辛集镇在一街崇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现场交流活动
辛集镇一街党员干部沉浸在VR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中
“我为群众办实事”义务为老年人理发
巷长走访登记人员信息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张立卫通讯员刘蔚)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辛集市辛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上下联动,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
“巷长制”走新提温
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做到“规定动作”到位,也要做到“自选动作”出彩。辛集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建立“巷长制”模式,将疫情防控与日常监督等多项服务相结合,统筹兼顾确保疫情防控和民生实事两手抓、两不误。
据了解,辛集镇下辖34个街村的名巷长已全部上岗就位,目前主要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实行网格化和地毯式管理。巷长均由各街村村民代表或党员担任,每人根据其所在区域分包街巷十几户,定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疫情防控排查6万余人,排查出省外返辛人员人。
巷长除了作为街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参与者以外,他们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扮演着多种角色,是基层政策的宣传者,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又是保障生活的服务者……他们牢牢掌握着“角色”的精髓,在不同的“角色”中熟练切换。
“孩子,午饭我给你放在门口了,你家里大人都不在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我说,我都会帮你解决。”张俊涛是辛集镇十街村村民代表,也是分包片区的巷长,在疫情防控排查中,他所分包的片区有一名回辛人员需要居家隔离,此时他立即转换角色身份,当起保障生活的服务者,将疫情防控做到了群众“家门口”,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
“微心愿”实干暖心
一直以来,辛集镇始终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实际,从群众切实利益出发,明确了13项镇级民生实事、件村级民生实事,全覆盖推进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活动,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办到群众心坎上。
辛集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指导下设街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你的心愿我来实现”“志愿服务两小时”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每一个心愿落到实处。
在辛集镇杨家方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0多岁的志愿者夫妇杨宝玲、冯根旺正在为老年人义务理发,三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五的下午老两口总会如约而至。村民杨士杰刚理完发对记者说:“这理发屋热水器、空调、沙发等设施一应俱全,阴天下雨的再也不怕了,大家都觉得更方便了,无论是这老两口还是这新建的发屋都让人感觉特别暖心。”
“以前我们村的这老两口为村里的老人们理发都在露天室外,村民们也经常向我们反映希望能给老两口找一个理发的地方,今年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门腾出了12平方来打造这个爱心发屋,实现了村民们的‘微心愿’。”杨家方碑村党支部书记支谦告诉记者。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除志愿服务以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配备了科普活动室、有氧书吧、妇女微家、书画茶艺培训室及运动健身等多功能空间,实现了集理论宣讲、文体服务、便民生活、科普教育、志愿服务于一体,真正使基层阵地成为了群众最愿意去的地方。
“办实事”落地有声
辛集镇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将“办实事”同全镇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紧密结合,全面统筹、科学谋划,研究制定了《辛集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13项镇级重点民生实事进行梳理汇总,细化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时间节点,确保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全镇34个街村的件村级民生实事已累计完成件。
作为辛集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区,辛集镇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多项民生工作。围绕上级安排部署,担当起全域大拆违主力军重任,先后拆除违法建筑余宗,腾退土地余亩,保障了澳森大街等9条断头路、南水北调地表水厂调蓄池、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落地和城市扩容提质作出积极贡献;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净化、美化、靓化”作为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乡村环境的主要着力点,累计完成垃圾清理30万余方、墙面粉刷6.3万平米,残垣修整多处等,镇容镇貌得到显著改善,天蓝水绿、环境优美成为常态;做实安全生产“三突出三强化”,对辖区各企业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不漏一企、不漏一岗,提高企业的防范风险能力,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辛集镇还充分发挥镇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ly/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