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视力,你我共同努力
市教育局提出了18条
关于孩子近视防控的建议
请广大家长朋友在家里配合完成
保护孩子视力,你我共同努力
----致家长一封信
各位家长:大家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视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幸福。人类的学习经验有80%经由视觉获得,视力如果出现障碍,不仅阻碍学习活动,更将影响个人的健康、安全、生活质量。高度近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剥落、黄斑部出血、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病症,甚至失明。我们辛集市十分重视学生的用眼卫生,市委市政府投资改善学校的采光照明条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教师检查指导读写姿势,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预防学生近视眼的发生,降低近视率。我们有以下有关孩子近视防控的建议,希望家长能在家里配合完成。1、家庭作业的房间,除了要有环境灯,还需要放置一盏台灯补充光线;2、台灯选择40瓦白炽灯或8—11瓦日光灯即可;还要注意从左侧采光;3、给孩子选购读物时,要注意选择彩色印刷、字体较大、印刷质量高、纸质量好的书。4、不要让孩子在走路、乘车、躺卧、光线太强或太弱等不稳定的环境下看书;5、环境噪声越强,视力模糊越明显,所以,要为孩子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6、座椅的高度应该是书桌高度的一半,人坐在椅子上,桌子的高度正好与臂肘的高度一致。7、端正读书写字姿势,提醒孩子不要趴在书桌上,或是歪着头读写,写字时最好左臂放在桌子上,左胳膊肘支在桌子上,学生写字不易低头;8、连续读书写字40—50分钟,要休息5—10分钟,远眺窗外植物;9、连续看电视不要超过40—50分钟;10、人与屏幕至少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收看电视的房间要保持一定的亮度,不能漆黑一团。11、教育孩子少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12、要有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确保每天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13、教育孩子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食,从而保证营养全面。多吃粗粮少吃糖。身体缺铬会导致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从而产生近视。多吃糖,血液会偏酸,机体就会动员大量钙质去中和酸根,这样就造成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使眼轴伸长,播下近视的隐患。我们从粗粮中就能能够摄取丰富的铬。同时也要养成少吃甜食的习惯。14、多吃蔬菜瓜果,为他们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等﹚。15、适当选择吃些坚果,以运动眼部肌肉;不能长期吃面条一类的软食。16、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让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如打乒乓球、放风筝、观鸟)、多参加球类运动,比如快速移动的乒乓球运动。因为运动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快速来回球体,使眼球内部不断运转,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给孩子有更多远眺的空间。17、建议在游泳前后、风沙入眼、眼睛出现红筋时,为孩子滴用眼药水。18、自行购买眼药水,仅可选择包装标明“OTC”的非处方类眼药水。15岁以下的儿童建议使用配方温和的“儿童专用”眼药水;切勿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使用处方类眼药水。辛集市教育局年11月5日为进一步保护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
市教育局提出了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10项措施
请看↓↓↓
为贯彻落实《辛集市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辛教发[]53号)和《辛集市教育系统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辛教发[]51号)精神和具体举措,进一步保护全市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现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提出十项措施。一、加强对防控近视工作领导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2、由校长或主管校长带队至少每周对视力防控工作检查督导不少于三次。3、设立班级视力保护监督员,每班设立3—5名视力保护监督员,负责向同学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并每天对同学读写姿势、眼保健操和室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记录和纠正。二、减轻学业负担1、规范作息制度。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小时。2、严格依规教学。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3、强化作业管理。各学校要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科学布置,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4、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小学、初中晚上睡觉时间不得晚于9:30,高中睡觉时间不得晚于10:30。三、强化户外体育锻炼1、确保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2、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3、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安排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或“一校一品”、“一班一品”活动。4、课间10分钟期间,学生应到室外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远近交替的原则,到室外活动或远眺。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禁止学生继续待在教室学习。5、实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学校要将体育活动纳入日常作业和寒暑假作业,做到与文化课作业同布置、同督促、同检查。四、落实护眼措施1、加强督导。教师要督导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端正读写坐姿,随时纠正不良习惯,督导学生严格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2、做好眼保健操。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规范动作要领,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3、观察用眼情况。观察学生用眼情况应作为教师职责,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及时向家长通报。4、定期调换坐位。应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的调整学生座位。调整坐位情况要每学期在学校宣传栏或校门口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寄宿制学校要重视科学营养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促进作用,让孩子们多吃富含蛋白质、钙、DHA、维生素A、维生素B、牛磺酸、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有益视力健康的食物,如鱼类、豆奶类、水果、绿色蔬菜等食品,均衡膳食。五、科学使用电子产品1、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严禁将其带入校园,带入校园的学校要统一保管。2、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不超过教学时长的30%。使用后并组织学生远眺时间不短于30秒。3、布置作业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禁止学生通过电脑、手机APP等写日常作业。六、做好视力监测1、严格落实每年的学生健康体检和每学期视力监测制度。2、建立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为每个在校学生建立视力档案,视力档案随升学和学籍变化流转。七、改善视觉环境1、用眼距离。要消除“大班额”,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2、课桌椅。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3、黑板。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4、教室采光。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5、教室照明。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6、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采光和照明。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设计时考虑采光标准,并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八、深入抓好卫生与健康教育1、按照《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医院就医。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九、建立家校协调机制学校、幼儿园应根据“致家长一封信”中有关家长的要求,向所有家长发放系统的宣传资料,并通过家长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ly/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