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以京东方A为例面板行业的逻辑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21-7-31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http://m.39.net/pf/a_4580493.html
说到市值最高,我们会想起工商银行。股价最高,贵州茅台。而股东数量最庞大的,可能就不知道了。不用猜了,标题已经说出了今天的主角:京东方A。散户航母A股迄今为止股东户数最多的股票散户之王这些都是京东方在股市的绰号,很多人看到京东方A,脑袋里蹦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当有人纠正后,第二个想法是:第三个:oh,no今天文章的主角实际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企业,做的生意我们谁都离不开它,就是我们现在看的这块手机屏幕。其实不仅是手机屏幕、电视显示屏、平板屏幕、电脑屏幕都是它的产品,迄今为止,京东方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苹果、华为、惠普、戴尔、三星、索尼、LG、联想、海信......数据显示,年京东方A在电视面板领域出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然而,在20年多前,这个领域却%被日本、韩国企业垄断,即便中国企业与之合资,他们仍将对他们来说已经过时的显像管技术对中国企业牢牢封锁。这二十多年里,京东方A经历了什么?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京东方A的股价从2.16元/股涨到6.61元/股,涨幅超过%;然后跌到2.5元/股,跌幅62%;然后又涨到5.85元/股,涨幅%。它又经历了什么?与此同时,京东方的业绩(归母净利润)从年的75.68亿元,同比增长%;下降至年的34.35亿元,同比下降54%;再到年的27.9亿元,同比下降18.8%;以及年机构预测的53亿元,同比增长90%。它的业绩为何波动如此之大?更进一步的,我们看到迄今为止,京东方A经历了四轮PEVC融资;分别在A、B股公开发行了与725两次股票;进行了10次股权质押;进行了三次债券融资,规模亿(而且还是永续债);卖方并购13次;还有银行亿元的授信......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年三季度京东方有亿的流动负债和亿的非流动负债。可以与同期的茅台对比一下:年三季度贵州茅台的流动负债亿元,非流动负债0.49亿元。这说明京东方自1年上市以来,一直很缺钱,也一直在疯狂地“烧钱”。这些钱都去哪儿了?看到这里,我和读者们一样:睁着小小的眼睛,有着大大的疑惑。下面,就是今天报告的主体,希望能尝试解答上面的疑惑。

一、面板行业史

年,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泽发现了一种物质,在由固体向液体转化的过程中,分子的排列取向竟然是有序的。这种物质在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能够通过;不通电时则排列混乱,组织光线通过。后来这种物质被命名为”液晶“。根据液晶的性质,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分别推出了黑白和彩色电视机。虽然此时的电视机采用的是显像管技术,电视体积大、屏幕占比小、分辨率模糊,但在此之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只能通过听觉,这些有着生动图像的机器大大改变了全世界人的生活娱乐方式。

(小时候家里有这样一台电视机,是莫大的喜悦,虽然它的屁股很大,信号接触不灵的时候得使劲拍它)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发现了动态散射液晶技术,但因为技术限制,当时的液晶显示速度慢且颜色单调,无法进入现实应用。这个问题被日本人用了20年解决了。这就是后来的TFT-LCD大型液晶电视。今天的大部分现代家庭和电脑显示器都已经使用这种屏幕技术,和原来的显像管电视机相比,分辨率更高、图像更加生动,最关键的是薄和大,还能挂在墙上,省空间。年,日本的TFT-LCD技术已经成熟并投入量产,这时候的面板尚是第一代和第二代(代数越高,液晶屏的尺寸越大,成本越低)。液晶屏的出现也使得笔记本电脑成为可能。年IBM的Thinkpad引爆了市场,液晶显示的需求大增。此后,日本开始扩张产能。年,日本企业开始建设TFT-LCD第三代产线,此时全球共有25条产线,有21条都在日本。产业都是有周期的,面板行业也不例外,很快显示屏就开始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企业利润空间压缩,整个日本的面板行业进入了低谷。这便宜了韩国和台湾。他们通过技术合作,招募日本工程师,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快速崛起,此后日本的液晶产业集群逐渐转移到韩国和台湾。这个时候,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陆厂商也渐次成立,想要分一杯羹。此时的京东方还不叫京东方,叫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电子管厂也叫厂,这个厂成立于年,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东方红一号卫星用到的集成电路就来自厂)

但改革开放、军工的缩编以及液晶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电子管厂的电子管业务,企业濒临破产。它想了很多办法:年它试制成功了TN-LCD液晶屏,并随后上马STN-LCD项目,虽然这两个项目都以缺乏资金而流产,但为中国液晶产业的发展乃至壮大,留下了一丝火种。直到年,北京电子管厂转制为混合所有制,更名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与日本松下合资生产显像管电视机。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开始成熟量产液晶显示屏了,但即便是显像管这样显得过时的技术,日本仍然对我们严密封锁。年,京东方与台湾冠捷科技合资,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公司(京东方占股51%),年投产后成功盈利,把台式电脑CRT显示器(仍然是显像管技术)做到了世界第一。世纪之交,正值液晶技术向显像管技术的冲击阶段。京东方的董事长,原北京电子管厂厂长,后来的“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王东升意识到,技术依赖是致命的,未来的显示技术一定会从真空管向半导体转移,而TFT-LCD最符合这个方向,也就是液晶面板。(王东升是浙江东阳人,这个县级市人口不足85万,却人才辈出,自古累计进士题名共有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东阳有个特色菜,俗名”霉干菜“,曾经是贫穷的东阳学子的标配饭菜,造就了这样一个县年院士12人,教授1万多名,博士1多人的恐怖数据。)不过王东升没有急着投入,而是观望等待了一段时间。在那个时代,国内面板行业有一句老话:北有京东方,南有上广电。上广电和东北的吉林彩晶在0年前后尝试制造TFT-LCD,但都先后失败了。在这个过程中,吉林省政府、上海市政府,以及当地的银行对这个项目都寄予厚望,但因为资金、技术、财务造假等问题,折戟沉沙。而京东方在1年在深交所上市了,募集了大量的资金。2年,又是一轮面板行业的产能高峰,韩国和台湾企业扩产过猛,面临了巨额亏损。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O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这是当年我国金额最大的一宗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京东方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TFT-LCD核心技术与业务的企业。这次收购采取整体收购模式,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和生产安排权,至此,京东方一次性全面掌握了液晶显示的技术、人才、产线设备,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王东升引领京东方切入液晶显示领域。3-6年,面板行业仍然是供过于求的过剩状态,京东方上市伊始,就面临30多亿的巨亏。当时银行直接抽贷,证监会怀疑京东方财务造假,京东方更名“*ST东方”,公司甚至被迫卖掉了当时从韩国现代买的生产线和之前冠捷的股份。但王东升不为所动,越亏越投,继续进行逆周期投资,建设新产线。到了7年,iphone的出现受到市场热捧,手机向着智能触摸屏的方向发展,对液晶显示的需求大增。而此前多年的过剩产能逐渐出清,面板价格回升,已经投建大量产能的京东方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6.91亿。当然,这个过程中,京东方自己也争气,所以管理层、工人勒紧裤腰带,想尽办法提升产能、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良率,这时京东方在TFT-LCD的产能和成本都是国际领先水平,面板价格一回升,扭亏为盈也是水到渠成了。此后的京东方就在“面板价格低—亏钱—借钱—建产线—扩产能—面板价格高—赚钱—继续建产线扩产能—面板价格低—亏钱”中持续经营了十多年。8年3月,总投资34亿的京东方成都4.5代线开工。9年4月,京东方合肥6世代线开工,投资亿。......年,京东方LCD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超过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电视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五大领域,都实现了全球出货量第一。到了年的今天,京东方在全国有11条液晶生产线(包括LCD与OLED),出货量占全球22.3%。辉煌产能的背后是京东方近乎疯狂的烧钱。

这是京东方上市以来的五次增发记录,最为恐怖的是年那次.亿股,合计融资亿元的定向增发。

从股市大量“吸血”的同时,累计给股民的分红却只有一个零头,可以说的上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铁公鸡了。卧槽,无情前面没有提到的是,当京东方在LCD液晶显示领域大肆扩张的时候,年出了一件大事:韩国宣布OLED进入商用阶段,这是显示屏行业的转折点:OLED是目前为止唯一可用于制造全面屏手机的显示屏,它的厚度远低于LCD,使得光学传感或超声波可以快速通过。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成本较高、用户依赖性等原因,在韩国三星研发并商用OLED屏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市场仍然以LCD屏幕为主,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都采用LCD屏幕。直到年苹果的IPHONEX使用了来自三星的OLED屏幕,OLED屏幕手机逐渐成为主流。

而京东方也开始介入OLED领域。上面表格里提到的成都、绵阳的6代线OLED面板生产线今年都会给京东方贡献大量产能,特别是满产的成都生产线,据悉京东方已经拿到了新的订单,年的OLED面板产能将达到之前的2-3倍,也就是提升%以上。

根据京东方的说法,年的OELD面板产能将达到万片,其中柔性OLED面板将占到0万片,全球市场份额将提升到18%,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二、概览京东方

京东方,现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BOEtechnologyGroupCo.,Ltd”。总股本.98亿股,主要在A股(.62亿股),目前股价3.95元/股(截至年3月30日开盘前)。多次大规模的定增(割韭菜),是京东方股价这么低的原因。

京东方的实控人是北京市国资委,是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前身是军工企业,混改上市后,北京市政府控股超过13%(别看这个数目不大,在股东户数如此分散的情况下,已经不小了)。

近几年的财务数据:

科目(单位:亿元)??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6....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毛利率20.3%17.87%25.07%20.39%

和两位数的净利润相比,三位数的现金流显得那么充裕。(这也是京东方被人诟病的地方:账面有钱,还整体哭穷借钱......)

可以看到,与前些年的动辄亏损相比,随着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京东方已经在近些年都实现了正盈利。年业绩的下降也主要是因为行业景气度低,面板价格下行所致。

尽管行业低迷,但市场占有率在继续提升。

年,京东方在全国有11条液晶生产线(包括LCD与OLED),出货量占全球22.3%,LCD大面板超过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显示器:

显示器这条产业链上:

上游包括原材料、设备、组装零件;

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与盖板、发光材料、偏光板、封装胶;

设备包括蒸镀封装、显影刻蚀、模组贴附、检查检测和激光设备;

组装零件包括驱动IC、被动元件、电路板;

中游是面板制造,代表公司为三星、LG、索尼、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华星电光(TCL);

下游是终端应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等,代表公司苹果、三星、小米、华为、oppo、vivo。

整个液晶面板产业链的分布是一个“微笑曲线”,上游因为元器件的研发技术、专利门槛,附加值最高;下游的终端客户有品牌的渠道优势,也有一定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中间的面板制造环节附加值相对最低,而且周期性明显,毛利率在-30%到+30%之间大幅波动。

京东方主要参与的就是中游的面板制造:主要包括五步:

1.研发技术;

2.采购设备;

3.投产;

4.获取补贴;

5.销售。

三、研发投入之多

前面提到,面板行业的技术发展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CRT显像管——LCD液晶屏——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CRT显像管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诞生,到0年左右被LCD完全取代,用了80年;

LCD液晶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成熟量产,到年OLED正式商用,用了20年;

OLED取代LCD,需要多久?(年OLED份额为36%,不及LCD)

这里不得不了解一下显示技术的原理:

TFT-LCD的工作原理:

TFT-LCD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偏光板、滤光片、半导体背板、液晶、背光源。而OLED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半导体背板、密封层、有机发光层。

二者中,最重要的半导体背板(电子传输层)部分,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二者的技术发展跨度和难度,不如从CRT显像管向LCD液晶显示那么大。侧面反映出的,则是OLED对LCD的替代性,也没有之前液晶电视对大屁股电视的替代性那么强。目前全球的显示屏主要厂家,都在各自LC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OLED产线。目前京东方也处于大屏幕LCD与小屏幕OLED并重,也就是技术二和三的重叠阶段。

总结一下,显示技术总体的发展趋势就是:

1.显示更清晰;

2.色彩更丰富;

3.耗电更少;

4.更薄;

5.特定需求的满足,比如智能穿戴、可折叠、柔性屏等。

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反映到财务报表里,就是研发费用:

可以看到,不论是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还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相对比重,还是专利的产出数量,京东方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四、设备采购之殇

面板显示产业的技术含量不低,其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更是极高。OLED的制造流程大致分为三步:制备玻璃基板——涂敷有机薄膜——封装测试前面提到了一些相关的环节厂商,而这三部中的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京东方也都拥有,但第二步,也就是最为重要的涂敷有机薄膜部分(其涂敷效果直接影响了屏幕的显示好坏)被人掐住了咽喉。

目前市面上的有机薄膜涂敷方法主要有两种:

1.真空热蒸镀法:

2.有机气相沉淀法:

与真空热蒸镀相比,有机气相淀积可以提供更好的薄膜厚度控制和更大面积下的均匀性。除了提高了器件的性能,材料的可能利用率大于50%,从而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使停产期更短,产量更高,这些都是有机气相淀积对于传统真空热蒸镀的重要优势,各家企业如深天马、京东方也都有所投资。

但有机气相沉淀法尚未成熟,目前没有大规模商用。各家企业仍然在采用较为成熟的真空热蒸镀法。而真空热蒸镀法不得不用到一个设备:真空蒸镀机。

真空蒸镀机目前被日本一家叫TOKKI的公司垄断:一年只能生产不到10台蒸镀机,厂商订单往往要等两年以上。

而这里面又有个故事:0年,OLED刚刚出现的时候,良品率极低,和LCD比没什么优势。大量客户取消订单,Tokki只剩下三星一个客户。7年,佳能(三星旗下)收购Tokki,这才让Tokki度过了难关。得益于三星的帮助,最初的几年,年产3-4台蒸镀设备的时候,全部供货给三星,这才让三星占得了先机。直到年,Tokki年产7台的时候,LG和京东方才各得到一台。

这种机器很贵(一台1.14美亿元,折合近8亿人民币),但有钱也买不到,因为三星买断了未来几年的设备订单。这也是目前OLED市场被韩国企业垄断的原因之一。

(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屏幕出货量,三星也就是SDC排名第一,市场份额是恐怖的85.2%,别多想,这就是垄断京东方排第二,只占4%。)

由于设备的采购需要提前预定,交付定金,在财务报表里的体现就是“预付账款”:

可以看到,京东方的预付款项高于TCL,不及深天马,但近年来预付款项的规模快速增加(年底有一个明显的增加),已经接近深天马的水平。

五、投产增收之旅

面板制造,说白了是一个要不停地往里砸钱的行业,建厂房、购买设备、投资建设生产线、升级产品、招募技术人员,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面板企业要做的(也是一直在做的)就是不停地投资建厂,升级新世代线,然后生产更大规模、更大尺寸、更低成本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这些体现在财务报表里主要是两个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从在建工程,到固定资产,再到营业收入,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企业建设生产线,未建成时计入资产的“在建工程”科目,建成后就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固定资产形成后,随着机器的测试、工人的熟练和设备的磨合,生产线的良率逐步提高,产能逐渐释放,营业收入相应增加。

可以看到,京东方的在建工程(蓝色线)在-年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而固定资产(橙色线)则在-年明显提升,营业收入(灰色线)则在-年逐渐增加。

可见,京东方从在建工程向营业收入的转化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而京东方的在建工程从年-年都在持续上升,这意味着年后的营业收入会有一个稳定、持续的释放。

前面提到,因为核心资产是生产线,面板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都很大,而资产的折旧是在企业资产会计计量中不容忽视的一点。由于各家会计处理对资产折旧的方法不同,如采取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以及折旧年限的长短确定,都会影响企业当年的费用和净利润高低。一般说来,折旧率越低,说明企业越想做低成本做高利润,粉饰其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国内几家面板企业对机器设备折旧率的确定都采取了年限平均法,分别统计如下:京东方4.5-50%;TCL9-20%;深天马A9.5%;维信诺9.5-11.88%。

六、补贴力度之大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光伏、LED灯都是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行业,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的改变,会引起股市里相关股票的大幅震荡。原因就是这些产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的需求增长,因此利润空间有限,甚至多为负债经营,这个时候政府的补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板行业也是如此,国家(各地方政府)对其企业的扶持力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液晶面板,包括OLED显示屏对整个国家电子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企业(比如四川长虹)打造了多年的CRT显像管彩电帝国,在液晶的冲击下,显得如此无力和脆弱。人们也在这种技术和产品越来越快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意识到,看清消费者需求,就看清了企业的未来。

二是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某个地方落地建厂,带动相应上下游企业以及各种投资所带来的就业、税收、GDP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官员,都有致命的诱惑。

(这是年所有A股中,政府补助规模的排名情况,其中京东方以20.7亿排名第四,排在前二十的还有维信诺、TCL科技、深天马A。这说明整个面板行业都极度依赖政府的补助。)

通过观察各个面板企业的政府补助规模其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可以对比各家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对政府补助依赖程度越高,其自身的盈利造血能力就越低。

(这个图里,占比为零的不是政府补助为0,而是当年净利润为负,统计没有意义,大于0的数据才是有效的数据)

不难发现,年之前,京东方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度最低,年超过TCL位居第二,深天马对补助依赖程度最高。

七、销售回款之难

面板好不容易造出来了,卖给谁呢?

造手机的,造电视的,造电脑的。

京东方的客户:电视(三星、LG、索尼)、手机(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

TCL的客户:电视(三星、海信、创维)、手机(华为、小米、OPPO)

深天马客户:电脑(华硕、联想)、手机(小米、金立)、其他(迈瑞、西门子)

销售情况在财报中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就是客户欠厂家的钱,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说明账上欠钱较多,资金流转不通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是,周转天数越短,客户打款越爽快,资金流转越通畅。

可以发现,TCL的资金流转速度较快,京东方次之,深天马最差。

八、良率:毛利率反映出的扩产思路

良率即良品率,由于屏幕显示清晰的高要求,一旦所生产的屏幕被认定为不良,就无法销售。因此良品率越高,使用相同成本生产出的产品越多,相应的收入就越高。

而生产线在刚刚投入使用时,因为线路、零件的磨合,操作工人的熟练度等问题,良率一般不高;当生产线使用一段时间后,良率会逐渐提升。

反映在财报里,良率直接影响的,就是毛利率:

毛利率

京东方A

20....TCL集团16....深天马A16....

这里可以明显发现,受到世界面板行业的景气度与价格影响,各家面板企业的盈利是有明显的周期同步性的。但京东方的毛利率波动明显比TCL和深天马大。这其实反映出不同企业的扩产思路不同:

京东方的特点是以加速建设产线,抢占市场份额为主,因此新产线的不断投产,扩大了它良品率的波动,进一步影响到毛利率;

TCL与深天马则选择相对保守的策略:建设一条产线后,不急着增加投资,先着力提升产品良率,稳定毛利率。

我想,为什么新建产线和提升良率不能同时进行呢?关键还是没钱。只能先把毛利率做上去,财报好看,才能进一步融资。

但京东方不一样,有钱,所以扩产可以肆无忌惮。

九、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前面所有的结论:

京东方是一家领导层有力、融资能力很强、现金流充裕、资产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研发投入很高、扩产速度很快、未来产能与营收释放稳定增长、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鼎力扶持,但业绩盈利受世界面板价格周期影响较大的企业。

京东方在旧龙头产品(液晶屏)上做到了世界领先,也在新产品(OLED屏幕)上努力向世界第一(三星)看齐。

而从未来的面板价格上观察,虽然长期上面板价格下降的趋势不改,但目前的面板价格是历史的底部,按照新任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去年11月说的,“液晶面板行业最强“寒潮”将要到头了”。

的确,虽然疫情导致的国内外需求萎靡,是面板价格回升的一个阴影,但年至今(截至年3月20日数据)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仍在回升,这对京东方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互相学习与交流!

数据来源:wind,央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ly/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