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地点:世和庄刘家八角汪
秦相猷就是秦鸿钧,秦相猷是秦鸿钧的本名;在秦鸿钧的老家世和庄,村里老人们说起他,还是称呼“秦相猷”的为多。
秦鸿钧的英烈故事,通过一部叫做《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为社会公众熟知;电影中的主人公与秦鸿钧有着相似的经历,有着共同的命运起伏和英烈悲壮。
六七十年代,《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各村轮番上映时,因为电影里有主人公遭受酷刑的情节影像,唯独秦鸿钧的老家世和庄村没有上映这部影片,原因就是担心他的老家人看到而难以接受;何况,老家里还有他的家人,有他的母亲、妻子、孩子、大爷、大娘和兄弟姊妹等亲人。
家世
年农历2月20日,秦相猷出生在沂水南乡世和庄村。年是共和元年,这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同时诞生的秦相猷,注定了其命运要与民国年来的乱世风雨和风云激荡紧密相连。
世和庄村东头,有一个古老的“龙王庙”,秦相猷的老家就在老庙旁。秦相猷上过私塾、识字,但是家庭是很贫穷的。他上学识字,与秦家世代当着“庙主”、祖父辈当着道士有关。
世和庄秦氏,祖出日照小洼,清朝中期,秦氏老祖因穷外出,先是在汀水芒青窑落脚,继而到白石泉子和息讼庄安家,其中一支人口,流落到世和庄。在世和庄安家的秦氏一家,住在庙上,耕种着庙上的30多亩“庙地”,兼做一些打醮、玩武艺把戏等等的“法事”,艰难地维持着生活。
到秦相猷祖父辈上,靠着勤俭持家,已经有了亩薄地。他的祖父去世后分家,亩土地平均分给了四个儿子,这样,秦相猷父亲一家,分到了40亩土地。
他家的四十亩土地,全都是西岭上的薄地,不耐旱,也不耐涝,人称“旱死蛙子、涝死鳖”。老社会土地产量小,这样的薄地,正常年景里,一亩地仅收获四五十斤麦子,三四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口。
秦相猷的三伯父识字,儿童时期,秦相猷曾跟着三伯父读了四年私塾。15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秦佩元因病去世,沉重的家庭重担落在了秦相猷和他母亲、他的妹妹身上。为了生活,秦相猷早早地就成了种地、家庭的依赖;也曾经打过短工,给地主家干过活。
参加农民协会和共产党组织
年沂水南乡的农民运动风起之时,秦相猷才16岁。这一年,司马村的徐希孟、徐占恒(徐相南),南良水杜守田(字润芳,杜绍曾之兄)、竹园村的葛德孚、李家庄的李韵声,世和庄的贺仲贤、贺法启(贺伯珍)等带头组织、成立了“乡农民协会”,秦相猷也加入了农民协会,并积极参加了农协的很多活动。此后,农民协会为了团结乡村的“大刀会”力量,协会会员大多同时参加了大刀会组织,秦相猷也参加过村里的“红旗会”。
不久,在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共产党的区、乡组织也相继建立,徐相南、葛德孚等农民协会的带头人都参加了共产党;在葛德孚的介绍下,秦相猷也入了党,成为沂水南乡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为了给农民协会和党组织筹措经费,秦相猷曾经一次卖掉了村西北谢家林子、小安家稻汪附近的七亩土地。他积极地参加农民协会和党组织发起的“拆庙破神”、剪辫子、男女平权、鼓动妇女放足等反封建、反迷信活动,并成为沂水南乡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秦相猷十六七岁就参加农民协会和共产党,与高秉恒、高秉晋兄弟的帮助也分不开。高秉恒、高秉晋(高沂)兄弟是高家店子村人,是秦相猷的姑家表兄、表弟。高秉恒曾经在临沂经文中学读书,接受了共产主义新思想。高秉恒、高秉晋经常到姥娘家来住,他们兄弟几个相处之时,经常阅读进步书籍、谈论共产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年,世和庄村农民协会在贺法启、秦相猷等领导下成立。成立大会,是在龙王庙前的老槐树下召开的。
世和庄村东“龙王庙”前,现在还有一棵被称作“槐抱松”的古树,一株松树生长在枯朽的老槐树根部空洞里;老槐树只剩下了朽烂的根部,从老槐树树洞里斜出的那棵松柏,已经是大黑碗碗口粗了。这“槐抱松”的松树,是世和庄农民协会成立时,由贺法启、秦相猷二人共同栽植、留作纪念的。今天算来,“槐抱松”的松树,树龄正好是90年。
徐相南、葛德孚、贺法启、秦相猷等农民协会和党组织的骨干人员,在沂水南乡的苏村、曹家营、城子庄、姚家官庄、埠后、双汪等村发展了一大批秘密党员,并相继发动和参入组织了莒县特别支部的建立和“莒沂两县农民暴动”。
因农民暴动失败,秦相猷不幸被反动政府逮捕,拘押在了莒县城。为了营救他出狱,家里卖光了所有的土地,并在党内同志的合力营救下才被赎出。
惊险的潜逃
被营救出狱后的秦相猷,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在秘密发展党员、团结争取大刀会、发展农民武装力量、组织抗捐抗税、到沂水城游行示威等活动中勇往直前。
年国民党运其昌的队伍围攻黄沙沟的大刀会,从黄沙沟东岭上开了大炮,大刀会员们从黄山沟突围出来,跑到世和庄的村圩子里躲命,也是秦相猷等人开了圩子门,冒着风险接收保护了他们。
年夏天,中共山东省委临时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沂水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许多党员同志被捕,沂水党组织遭到了巨大破坏。时过不久,沂水党组织的重要成员王赞堂(王光伟,斜屋村人)、王子敬、谢梅村等来到世和庄秦相猷家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暴露身份的党员同志马上转移。
王赞堂等人前脚刚走,危险的抓捕随即发生。
这一天,秦相猷正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出走,他的二大爷急急地赶到家里来。二大爷说,他抱着孩子在村南,忽然看见从城子庄村后蚂蚱沟来了一伙鬼鬼祟祟的人。
秦相猷一听,立时转身出门,跑出“东门”,从“南稻汪”向南跑了。秦相猷刚跑,抓捕他的衙役们就进了家门。
这次反动政府的抓捕,先是去了城子庄把刘晓久逮捕了;到世和庄抓捕秦相猷时,亏了二大爷及时发现报了信,秦相猷逃过一劫。刘晓久被抓后第七天,世和庄的人们就听说:刘晓久的遗体从沂水城被拉回来了。
先到青岛再到大连哈尔滨
从家里紧急逃亡,身上分文未带,秦相猷就赶到刘家八角汪妹妹家要了点钱款,而后,赶紧离开,跑到了青岛。在青岛,他一边打工吃饭,一边寻找党组织。他听说贺法启在东北,就离开青岛到了大连。
没人知道在逃亡的日子里,秦相猷受了多少苦。在大连,他找到了老乡李墨林;当李墨林看到他时,只见秦相猷蓬头垢面,一双皮鞋磨破了露着脚趾头。他打听到贺法启在哈尔滨,就赶往哈尔滨找他;从大连离开时,李墨林东借西凑,给了他十元钱当路费。
在哈尔滨找到贺法启,贺法启此时担任着党的“地下交通员”,秦相猷也终于和党组织接上了联系。贺法启曾经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学习过无线电通讯技术,因为工作需要,党组织又派秦相猷到苏联学习,此时已经是年底。
因为有日本鬼子的严格盘查和封锁,秦相猷到苏联学习,是穿越密林、步行去的;秦相猷按照党组织给他绘制的一张道路地图,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冒着巨大的危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在苏联,秦相猷这个仅仅上过四年私塾的人,不知代数、不知电学、不懂机械,学习无线电、电台技术很不容易,况且教课的是苏联人,说俄语。实习的时候,苏联老师还故意拿了破旧的机器让他拆装、自己修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掌握了这门学问。
年,他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建立无线电秘密电台;也可能是从此为始,秦相猷改名秦鸿钧。年,为了工作需要,党组织给他介绍了一位革命伴侣——韩慧如,他们建立了家庭,在白色恐怖里砥砺前行,共同投身党的革命事业。
革命伴侣
在老家时,秦相猷娶妻李洪兰,并于年有了女儿秦维秀。李洪兰娘家是城子庄,出身普通的农民家庭。
年秦相猷只身逃亡时,女儿秦维秀刚刚四岁。老家里没有了土地,房子都典出去了,老母亲、妻子、女儿一家三口的生活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她们靠着大爷、大娘家的帮助,顽强地生存着。很多时候,李洪兰是带着女儿到娘家吃住;她黑天白夜纺线、纳鞋底、做鞋子、缝袜子,拿到集上卖了,换点钱贴补生活。
那一年发大水,母子老少三人借住的破房子里到处漏水,破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两个小脚女人,抹着眼泪,一人一间屋,站在屋里用瓢子向外排水;而她们的孩子,坐在院子里被打雷声吓得嗷嗷哭叫;凄惨景象,让人流泪。
在老家,老人们谈起秦相猷,都称呼他在上海的革命伴侣韩慧如为“上海夫人”。
韩慧如老家是河北省高邑县,她的父亲是晚清秀才,开着一家杂货店维持全家生活。她的父亲期望孩子们都读书识字,陆续把韩慧芝、韩慧如、韩慧芳等女儿们送进学堂上学。
韩慧如姐妹三人,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先后考取了省立师范学校,并且在上学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新思想,成长为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者。
与韩慧如比起来,秦鸿钧的文化底子差得远。韩慧如与秦鸿钧结婚时,在上海一处小学里任教,是一位出色的小学老师。
结成革命伴侣后,秦鸿钧开了一片糖果店作为掩护,在家里安装了秘密电台;机器是他从垃圾堆、旧货市场上收集零件组装的,电线巧妙地嵌在地板缝里,天线放在一个竹竿里伸出楼顶。为了学习无线电知识,他从旧书市场上买了书籍学习,读完一本,烧掉一本。而韩慧如继续从事着教师职业,白天上课工作,晚上站岗放哨,为党组织传递了大量情报。
年夏天,党组织让他们到哈尔滨从事秘密工作;他们带着孩子,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到了哈尔滨,再次找到了贺法启(贺伯珍)。秦鸿钧公开的职业是贺伯珍开设的“公合成”粮店的伙计,背后是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与贺伯珍等地下党员秘密地开展党的工作。
年初夏,党组织让秦鸿钧、韩慧如回上海继续开展秘密电台情报工作;当秦鸿钧、韩慧如夫妇离开哈尔滨刚到青岛,就接到了贺伯珍被敌人逮捕的密信。
老家人传说,贺伯珍被敌人逮捕后,被鬼子汉奸放进绞肉机里杀害了。
黎明前被捕
从年夏天回到上海,一直到年5月上海解放,秦鸿钧、韩慧如这对革命伴侣,在特务、汉奸遍地的大上海,冒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机智灵活、含辛茹苦地为党工作,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年3月17日,国民党汉奸特务在深夜砸开了他们的家门,把他们逮捕了。当时,秦鸿钧正在阁楼上发送情报、韩慧如在窗台前观察放哨,汉奸特务们闯进他们家里的时候,韩慧如机智地敲了地板、给秦鸿钧做了紧急信号;秦鸿钧迅速地发出了最后的一组告急电报,然后迅速地拆毁了电台机器、烧掉了文件。
被捕之前,解放大军围攻上海、国民党军队溃败不堪,秦鸿钧、韩慧如家里的电台昼夜繁忙地工作,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测发现。据说,国民党特务侦测到一部秘密电台频繁活动以后,采取了“城区分片断电”的办法,最后才锁定了具体的地点。
秦鸿钧、韩慧如夫妻双双被抓进监狱,敌人对秦鸿钧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老虎凳、铁棍、皮鞭、辣椒水、竹签……,更加残忍的是,魔鬼们对秦鸿钧酷刑时,把韩慧如拉倒旁边看着,疼痛让二位革命者加倍承受;秦鸿钧、韩慧如保持了真正共产党人的意志情操,始终没有吐露半点信息。
年5月7日夜晚,敌人把秦鸿钧、李白、张困斋等十二位志士杀害于上海浦东戚家庙。
有资料显示,枪杀这12位志士的那晚,戚家庙附近的居民先是听到了刑场上传来的激昂的《国际歌》的合唱,继而听到了杀人的枪声。
烈士们被杀害半月后的5月25日,上海解放。
韩慧如等被关在监狱里的活着的志士们,是在解放大军占领上海的时候,砸开监狱大门冲出来的!
秦鸿钧、韩慧如夫妇被逮捕的时候,他们的女儿秦裕容10岁、儿子秦裕民8岁。在父母都被关在监狱里的时候,姐弟俩一次次到监狱探监,每次都没有在监狱里看见过自己的爸爸。
有一次,姐弟俩攒下了10个鸡蛋煮熟了给爸妈送去,并且附上了一张小字条;当韩慧如见到纸条时,纸条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10个鸡蛋是我们家鸡下的,我们没有吃,一罐酱菜是爸爸以前送给陈阿婆的,她还给我们了,我们也没吃,你们就吃吧。”
这是韩慧如女士在《真正的共产党人——我的回忆》中叙述的情节,读来令人流泪。
老家的日月
从年出走到年刑场就义,秦鸿钧没有回一次世和庄老家。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秦相猷在老家的妻子和孩子,虽然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但都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打鬼子、求解放的斗争中。妻子李洪兰很早就当了村妇救会长,组织做军鞋、做军衣、交公粮等支援八路军队伍。女儿秦维秀从小跟着母亲受苦受难,长大了就跟着母亲做村里的妇女抗战工作;年,秦维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洪兰于九十年代初去世。
秦维秀老人现居刘家八角汪村,已经是91岁高龄。
从秦相猷离开家乡,85年的光阴慢慢走过,村东龙王庙的“槐抱松”依然郁郁葱葱。
村东龙王庙旧址处的“槐抱松”。
一棵苍翠的松柏树,在一堵朽空的老槐树的根部生长着。老槐树没有了树本,只剩下了树墩,但是树皮里仍然长出了枝叶。
九十年前,贺法启、秦相猷等先驱们在老槐树下召开了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栽下了这棵松树。两位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埋骨异乡,从离开老家,再没有能看一眼他们留作纪念的“槐抱松”。
现在,龙王庙仍然是村庄的灵性所在,老庙处依然是挂着红布、缭绕着香火。
在村东,我遇见了87岁的秦司权老人,他称呼秦相猷“六老爷”;秦家秦相猷一辈堂兄弟七个,秦相猷排行为“六”。
这位老人叫贺法仁,是贺法启(贺伯珍)的堂兄弟。
两位老人给我讲述了很多村庄、家庭旧事。
村东有小桥跨过水沟,过了水沟、水汪就是村庄街口。
这里是老村“东门”,是圩子东门处;秦相猷紧急逃跑,就是从这里走的。
秦司权老人的家就在龙王庙近处,这里也是秦相猷的老家老院所在。
村东的土路,这是从龙王庙近处看到的村庄一角。
老村的东西大街,秦相猷的老家就在大街东头。
胡同里抱着小狗崽的儿童;小狗崽是真的,不是布玩具哈。
活泼的儿童
老村的老屋是土打墙,村庄地处,没有岩石。过去的土墙、草屋,就怕发大水泡水。
村里的“供销社门头”所在。
这里是著名的红嫂人物孙谦的老家所在。
(同事贺可山同志提供的照片,感谢!)
在红嫂老家见到了周锡斌先生,他是红嫂孙谦之子。
周京让老人也向我讲述了很多故事。
大街上的老碾
张守礼老人向我讲述了世和庄村庄变迁。
传说,世和庄最早叫“十虎庄”。“十虎庄”的得名源于村里曾经居住过“十虎兄弟”,这十虎兄弟个个有着神奇的功夫,有的能飞天行走,有的能遁地消失。能飞天的叫“雁尾子”,传说他能抓住飞翔的大雁尾巴上天飞行;能遁地不见的叫“循二趴”,说话间向地上一蹲身就不见了踪影(这是土行孙吧?)。
还传说,世和庄的来历是因为有“石虎”。传说,村东南潮沟河里有一巨大的岩石,像一只老虎趴在河边,因为石虎岩石的存在,村庄就叫成了“石虎庄”。
无论是“十虎庄”还是“石虎庄”,反正现在乡间老人们对世和庄的称呼发音通常是“石hu庄”的原音;而称呼“世和庄”发音的,多是些年轻人。
好了,老乡们听好了哈,如果有人问你“十虎庄”在哪里,你别说不知道哈。
这里曾经是村里老人们称作“柜屋”的地方,柜屋早就没有了。
老人们说,这里的柜屋,是埠前庄大地主家在这里设立“庄子”建设的“掌柜的居住的房子”。柜屋房子很讲究,马子头、砖把子墙。
老人们说,世和庄本村没有地主大户,村庄河东的肥沃的土地,都是埠前庄大地主家的。埠前庄地主家,在世和庄有着六顷“八段”好地,雇佣着高姓、宋姓、董姓、刘姓等几家“客家子”给他家种地。庄子柜屋的掌柜的先是姓滕的,后是姓张的;“客家子”住户,分住在柜屋周围。
埠前庄地主“二寡妇”拥有着这个庄子;传说“二寡妇”很恶毒,对待扎活的很残酷。村里给她家种地的种地户子,都要轮流着出人到“二寡妇”家干活,伺候她家,稍不如意,她就打人骂人。曾有董姓人家妇女到她家伺候她,因为泡的茶水有点烫,“二寡妇”喝了一口就泼到了人家脸上。
我曾在埠前庄听说过许多“二寡妇”的恶行,埠前庄的老人们说起她,都说“二寡妇”在年左右土改复查时被村里人批斗后用石头砸死了。
老村西部的路口
老村西老户
这里是村小学老院。(贺可山告诉我滴哈)
村中老巷
老村里居住的多是老人,年轻人住户都建设在了村庄外围。
慈祥的老人
老村东门南侧
东河边的少年
村东的“潮沟河”。这条河是流向苗家曲信量桥的“潮沟河”吗?
河上的桥梁是沟通东西的重要通道,大桥建设之前,老路道据说从桥南的石板小桥上通过。
桥栏多有损坏,看来年岁也不少了。
潮沟河的源头据说能追溯到现在的沂水县境。
通往埠后村的道路
河东肥沃的土地
通过世和庄村庄的东西公路
公路西通东红公路
村庄的南北街道,北端俗称“北门”,是老村村围子北门所在。
转回老村东西大街。
这个孩子有着明亮的眼睛,神态颖异,一定是个聪明异常的孩子。
我敢打赌:这孩子二十年后,一定是一个升入国家重点大学的孩子!
傍晚时,转回老庙近处。这里老屋西面的空闲处,就是秦相猷的老家。
暮色里的“槐抱松”,在默默地静听着村庄的风声雨声和村人的脚步声。
这里是刘家八角汪,村中的一处老院落,是秦维秀老人的家。
秦维秀老人高高的个子,身板硬朗,声音洪亮。
以下是资料照片:
上海解放时的留影。图片中的“李家姐姐”是指李墨林的女儿、“嫂子”是指李墨林的儿媳妇。李墨林老家也是沂南,不知是哪个村的。李墨林一家人对秦相猷一家的帮助很大。
沂水南乡早期的共产党人、秦相猷烈士的战友葛德孚先生旧照。
高秉晋(高沂)、高秉恒(右)老照片。
中学时代的高秉晋
高龄的韩慧如女士照片
韩慧如女士的回忆录,成书于年。
书中有老革命家习仲勋夫人齐心写给韩慧如女士的两封信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gr/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