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车站 >> 正文 >> 正文

束鹿十景谁说辛集没有历史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18-1-12

辛集市(原束鹿县)横亘千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这座享誉古今的商贸“通都”凝久厚重,诗画流芳!民间广为流传着很多人文、风情轶事,更令这座古城熠熠生辉!

“老束鹿十景”是辛集代表性地域文化轶事,编者通过网络摘抄、翻阅县志等整理出来,在此一一展现,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并感谢著名书画家、河北省玉雕大师焦子生先生画作供稿,达到了诗、画、文共赏之妙!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康熙束鹿县志》载:三丘古洞,在县治(今新城镇)北四十里,三峰耸峙。《方舆揽胜》云:“其岩外隘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俗号为三丘古洞。为束鹿十景之一,今仅存土丘云。

据考证,三丘古洞,是黄河的杰作。史料记载,公元前年,被大禹称为“大河”的黄河流经束鹿县,在沧州入海。直到公元前年,黄河才改道。后地面上的沙丘,经风化或水的冲刷而形成天然的洞穴。

清康熙束鹿县志“乡村”章节载:康熙十一年(年)时,一个叫周于德的七十五岁老人讲,年幼的时候曾见过三丘的基址,周围有五六亩,高十余丈,上面是平顶,一亩地大小。

明南京礼部尚书王宗彝明正德二年(年)告老还乡回到束鹿县,曾多次登临三丘。同时期文人还有“四望平原不见山,三丘雄镇北城关。洞中仙子人难遇,岩上藤萝手可攀。曲径晓晴松顶翠,幽林夕照鸟志闲。”的诗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文人雅士都喜欢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束鹿县地处平原,距离最近的山也有一百多里。这旧城北面的大土丘自然就成了文人郊游的好去处。从诗中的藤萝、曲径,可看出确实上山的小路很陡峭,还需要借助藤萝来攀爬。从幽林、夕照、松顶翠、鸟志闲,可见当时植被茂盛,环境清幽,确实是休闲躲静的好去处。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乾隆束鹿县志》载:佛阁晚钟城南大悲阁,宋时建,百年渐就倾圮。二十六年,余倡捐重修。阁高七丈余,大士像高六丈余,庄严雄博不亚常山大佛。飞甍插汉,珠网入云,实为一邑壮观。每烟宵月夕,铜鲸静吼,声彻四郊,鹿苑鹤林,栖心固非远也。

束鹿县城(新城)南城门内,有一座宋代古刹。大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大殿后面有一座大悲阁,供有观音法象。到乾隆年间,古刹近乎荒废。知县李文耀到任后,先捐资修复了护城堤,然后修复了倾井村的光武庙。乾隆二十四年,滹沱河洪水围城,却又忽然南徙,汇入滏阳河。不但束鹿县城免遭水淹,原来的滨河土地也淤积为沃土良田。第二年小麦长势良好,还出现了“两歧九穗”的祥瑞。李县令认为,这些都非人力之所为,乃佛法普济,法力无边的结果。于是,在李县令倡导下,众乡绅踊跃参与,重建了一座慈云寺。

新修的慈云寺晨钟暮鼓,楼创东西。客舍僧寮,阶分左右。山门增耸峻,宝殿益巍峨。莲花座上,三尊妙相庄严;其后阁,则重装丈六金身,专供普门大士。在当时,这慈云寺的菩萨,其庄严雄博不亚于正定大佛寺。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乾隆束鹿县志》载:城堤柳色旧堤为滹沱冲啮,二十四年春,余捐俸巩固,以捍水势。植柳千行,柔丝宛地,直干参天,款段穿花,板桥映水,斜阳烟黛,恍行罨画溪边。

主持编修《乾隆束鹿县志》的知县李文耀字金章,号芰裳,福建清流人,乾隆二十二年任束鹿县令。

李文耀初到束鹿县赴任,正赶上滹沱河汛期涨水。登高四望,但见城南河水浩淼无涯,很是忧虑。又查看了护城堤、学校、仓库和坛庙等,都因风雨剥蚀,半就倾圮。一年多之后,乾隆二十四年春,李县令捐献自己的俸禄修复了护城堤。李文耀不仅捐钱,还朝夕到工地督导监视,民众见县官如此重视,也非常踊跃地加入到修堤队伍中来。

护城堤工程在城西北原被冲毁处增修了三十多丈,城东北残缺处增修五十多丈,使护城堤总长达到千余丈。高度增加了三分之一,厚度增加了四分之一。这项工程自二月十五开工,三月初二竣工,没有花一两银子的公款,没有征召民夫增加百姓负担。护城堤修复完成后,又在堤的上下植柳万株,弥望笼葱,遂成为束鹿县城又一景观。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乾隆束鹿县志》载:桃坞明霞旧城桃园村一带居民,多种银桃为业。春和花放二十余里,蒸红烂绮,玉洞赤城隐现于宝马香车之外。

桃园村今属前营乡,在六前公路东段北侧,居民至今仍是以种植桃树为业。春季桃花开放,整条六前线两侧会成为花的海洋,是辛集新近开发的一条农业观光路线,也是十景中唯一保留的一景。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束鹿县志康熙志》载旧城八景当中,有“丫河春涨”,后注:牙河亦滹沱河支流,今并入大河矣。

鸭河,也写作鸭儿河、丫儿河、丫河、鸦儿河。古代志书上说丫河在滹沱河与清漳河之间,是两支支流合而成河,形如“丫”字,故名丫河。明正德十三年(公元年),滹沱河因晋县城西紫城口淤积而改道分作两股,一股入宁晋泊,一股入束鹿县境,经丫河过深州界入滏阳河。后来,滹沱河南北横决,群川乱流,丫河源流断续,冬春干涸,成为季节河。

丫河比起多年为害束鹿县的滹沱河来,可谓利多害少,所以丫河春涨被誉为束鹿八景中的一景。从前人诗句中可以看到,一河春水浩荡东流,岸上远村近树,桃花带雨。河中燕掠鸥眠,孤浦摇风,渔舟横渡。当诗人清早来到河边,看到昨夜一场洗花雨过后,水面上落红无数,化作满河流水香。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草桥夜月,草桥在今新城镇北街,往东有一道河沟,便是滹沱河故道。滹沱河改道后,在这里留下一湾清水。因这里是县城十字街去往县衙的必经之路,所以建有一座木桥。桥南二百米是十字街(十字街东二百米现在还保留有东城门的门洞)。当年,当地居民在故道两岸栽种了很多槐树、柳树。民居也随河道高低依势而建。每到月半望日,登桥四顾,水光月色一片空明,如置身冰壶玉洞之中。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康熙束鹿县志》载:远香莲沼,邑西门内迤东北,就有潴水一区。邑人山东督粮参议李世洽辟之,浚池,遍栽莲,四围垂柳,中建一亭,柏乡魏相国署曰:“远香亭”。后筑楼,自题曰“观静”。荷花开放时,香侵衣袂,燕集于中,如在莲花座云。

李世洽,清顺治四年(公元年)中进士,初授江南太湖县知县,后升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山东督粮道参议。康熙七年(年)告老还乡。

李世洽回到束鹿县老家后,将县城西门内一条旧水沟疏浚、开辟成池塘。塘里遍栽杨柳,周围栽种垂柳。塘中心建一座凉亭,请朋友题写了“远香亭”三字。在后面建一座小楼,李世洽自己题写了“观静”二字。每当荷花开放的时候,香气扑面而来,游人的衣服上都侵染了荷花的香味。燕子在楼和亭之间婉转啼鸣,人置身其中,犹如坐在莲花座上,有飘飘欲仙之感。

老束鹿十景之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束鹿县志康熙志》载:忠坟宿草,在县(旧城)南,名红草坡,唐裨将张兴墓草也。余草皆绿,此独红,相传为忠血所化。

《康熙志人物志》载:张兴,长七尺,一饭斗米,肉十斤。随后介绍了张兴镇守饶阳,誓死不降叛军的事迹。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也就是史称的“安史之乱”。史思明带兵两万,围攻饶阳郡。

叛军围城,无奈敌众我寡,饶阳郡太守卢全诚战死阵前,裨将张兴帅城中士卒百姓守城,奋战一年有余,城中粮尽,杀马而食。战马杀完了,就捉老鼠麻雀充饥。

史思明看久攻不克,亲自上阵。张兴披甲手持五十斤重的大陌刀迎战,力克数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饶阳郡陷落。史思明命将张兴绑至马前,许给高官厚禄,要张兴投降。张兴愤然道:“昔严颜一巴郡将,尤不降张飞,吾大郡之将,安能委身逆虏?今兴得一死,愿一言为诫。”司思明问张兴有何要说,张兴历数安禄山本营州一牧羊奴,天子待如父子,擢升为三道节度使。指责安禄山不思报效,反而拥兵作乱,有违天德。张兴还警告史思明为虎作伥,被擒遭株的日子不远了。

史思明恼羞成怒,命人将张兴捆在木桩上,逼迫其被俘士卒用锯解的方法杀害张兴。张兴的士卒不肯,被史思明杀死,如是杀死数十名饶阳士卒。张兴啼血叫骂,要史思明军中悍卒来行刑。

史思明叛军中悍卒持锯锯解张兴头部,虽是血肉模糊,但锯不进骨头里面。张兴破口大骂:“蠢猪,何不夹板锯解?英雄死亦快哉!”史思明乃命用木板将张兴夹紧,锯才能锯入头骨。张兴致死骂声不绝,令叛军胆寒颤栗,认为张将军是天神下凡。

张兴殉难后,其尸身一半葬于任所饶阳郡,一半归葬家乡束鹿县城城南二里处。后来,张兴墓的封土上长满了菅草,与别处的菅草不同的是,张兴墓封土上的菅草草根是红色的,传说是张兴的忠血所化。张兴墓也就被当地人称为“红草坡”,也就是束鹿十景中的“忠坟宿草”。

老束鹿十景之

《康熙束鹿县志》载:梧院琴堂,邑人宁夏副使耿启筑落于邑南隅。耿性孤介,独嗜琴,堂名“响山”,取少文“抚琴动操,众山皆响”也。堂前无他花木,独植青桐一株。官秦时得《大雅》、《羽化》诸谱携归。段法错落,同仲子迈旦夕订正于中,一弹再鼓,有高山流水之遗。后人想其高风,称为“梧院”。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耿启,字汝东,号瞳初,束鹿县耿家庄人。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年)中举,四十四年(年)中进士,历任山西安邑县令、山东嘉祥县令、工部员外、宁夏道副使等。

耿启早年以孝道声闻闾里,事继母如生母,极尽人子之理。因家贫,不得不出卖一些土地,来维持读书,受到县令的推重。耿启考中进士后,出任山西安邑县令,首先组织写作班子整理了该县两千多年来的第一部县志。他还恢复废弃已久的育才馆,重振了一县的文风,一举夺得乡试第一名的成绩。

耿启为官清廉,在户部当官时,主持修葺皇帝的宫殿,虽经手黄金万两,却不侵吞一丝一毫。在任宁夏道副使时,因拒绝同僚贪污军饷而被人怀恨,遭到弹劾,朝廷误听谗言,将耿启降级使用。

耿启自知刚直的性格难以融入黑暗的官场,一抖袍袖辞官还乡。在束鹿县城构建一座宅院,取宋代琴家、画家宗炳(字少文)“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之意,取名”响山堂”。院子里没有其它花木,只是栽种一棵青桐,大概取“木秀于林”之意以明志。

耿启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抚琴。他把在陕西为官时觅得的《大雅》、《羽化》等曲谱带了回来,因原谱段法错落,就与儿子耿迈日夜在家订正,一弹再鼓,有高山流水之遗韵。后人怀念其高风,称其为梧院琴堂。

老束鹿十景之

《康熙束鹿县志》载:汉井即倾井,在县治西南二十里倾井村。相传后汉光武次河北,过此,三军渴甚,无汲具,光武命军士以手扳之,井忽倾猗,泉水溢出,至今砖甃倾斜如隧道然。

焦子生老束鹿十景之

倾井村现属于辛集市田庄乡,是辛集城南一个大村。相传当年刘秀与王朗争夺地盘,行军到此,军士们口渴想喝水,但有井却没有提水的水桶。情急之下,刘秀命令军士们用手扳倒了井壁,井水流出,三军将士喝了个痛快。

查《乾隆束鹿县志建置志》,倾井村有汉世祖庙,明嘉靖五年建,后多次修复,但崇祯十四年,李自成起义军一部闯入束鹿县,一把火烧了这座庙,只剩下了残碑断碣。乾隆二十五年,知县李文耀主持重修。重修后的汉世祖庙,供奉有白马朱缨、英姿飒爽的光武皇帝刘秀,大殿之前的倾井上修建了亭子,建了碑林,将知府大人和社会名流的诗章镌刻在石碑上。

至清末民初,庙宇倾塌,石碑东倒西歪,那眼倾斜的神井也被流沙淤积仅剩井口。到大跃进年代,社员们砸断石碑修了水渠上的小桥,挖出井壁的青砖砌了生产队的猪圈,至此,“倾井遗踪”荡然无存。

(文章来源:盘古文化传媒)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cz/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