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集乡位于蒙城县城西部,与利辛县接壤,于明代兴建集市,当时称为“新集”,后演变为“辛集”。上世纪末撤区并乡,合并关帝乡,改为“小辛集乡”;本世纪初又合并了吕望乡,作为乡镇,小辛集已经不算小了。
说辛集,不能不说黄练沟。“黄练”即黄色的丝带,这条沟为什么叫黄练沟呢?相传很久以前,辛集乡境内没有这条沟,黄河泛滥之时,洪水夺黄入涡,辛集境内便是一片汪洋,老百姓长时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东海龙王便派三个儿子白龙、青龙和黄龙前去查看处理。白龙、青龙狡猾贪婪,老百姓不给好处决不办事,只有老三小黄龙心系民间冷暖,可被两位兄长排挤着,他的愿望常常难以实现。
这次也是如此,辛集人民的悲苦生活,小黄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么希望帮辛集人民挖一条河,排出洪水,可是两位兄长见老百姓无东西可送,便硬拉着黄龙一道扬长而去。半空中小黄龙回头望了望一片汪洋,心中不免暗自神伤,遂偷偷解下腰间的黄丝带抛下,黄丝带落在地上,化作一条南北大沟,积水很快顺沟而下,大地恢复了生机,辛集人民给它取名“黄练沟”。黄练沟旁,诞生了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陈亢、明代刚正不阿的都察院御史何惟憼等历史名人。
说辛集,不能不说唐王庙。唐王庙又称唐庙,坐落在辛集乡唐庙初中校园内,唐庙村因此而得名。唐庙始建于唐代,毁于现代,是一座四合院建筑,大门朝南,正中大殿内供奉着唐王塑像,东西配殿供奉诸神牌位,庭院东西两边是厢房,整座庙宇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相传唐王李世民带随从魏征等人微服私访来到此地,一是体察民风民情,二来拜访姜子牙、庄子二公濮水垂钓之地。天色已晚,一行人留宿一解姓人家,解老汉详叙乡情,讲姜太公愿者上钩,讲陈亢举一反三,讲庄子鼓盆而歌……让唐王大呼过瘾,遂赏赐解姓人家,恩惠蒙城人民,万佛塔亦随后而建成。当地百姓后得知唐王造访,非常兴奋,便集资建造了唐王庙,以示纪念。
说辛集,不能不说朱元璋。相传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与其白莲教信徒刘福通等聚众颍州(今阜阳)发动起义。后韩山童牺牲,刘即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建国大宋,定都亳州,号小明王。
义军建都亳州后,很快遭到元军进攻,亳州陷落,小明王韩林儿带领残兵败将逃往蒙城。抵达黄练沟附近的唐王庙时,天色已晚。元军追至,韩林儿只好将国玺金印埋藏于黄练沟旁,化装成老百姓逃过元军搜查,继续向南逃去。
第二年,义军再次攻占亳州,韩林儿重登皇帝宝座。随后便派心腹到蒙城寻找金印,因为怕消息败露,只能让心腹装扮成老百姓,以寻宝的名义四处搜寻。周围村庄的百姓见有人寻宝,便纷纷加入进来,寻宝的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一个白天逃荒要饭晚上住在唐庙里的小和尚。寻宝的人白天挖宝,晚上就在唐庙南边、靠着蒙城到颍州的古道旁的几户人家中过夜,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集市,人们都称它为“新集”。
后来,有人说小明王的金印,被那个一手撑着荷叶、一手捧着臭豆腐的小和尚捡到了。你想他撑过头顶的荷叶,不就是黄罗伞吗?他手里的那块臭豆腐,不就是生了锈的金印吗?那小和尚是谁?他就是后来的大明天子朱元璋!
小辛集名片
小辛集乡东与县城相邻,西与利辛交界,属半城郊型。全乡辖23个村,个村民小组,耕地6.万亩,人口3.94万人。
百度蒙城吧是百度贴吧蒙城人的网络交流家园。
百度蒙城吧公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zz/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