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擀面杖来旋棒槌——”树荫下,木旋匠支起旋床子,大人、小孩呼啦围上去观看。伴随嚓嚓地切削声,一根光滑的擀面杖一会就旋好了。在众人的赞许声中,旋木匠将余料又旋了一支捣蒜的锤子和一只做针线活用的轱辘子,木料过节扔掉怪可惜的,干脆再旋只陀螺。
昔日旋木的情景虽历历在目,但吆喝声却已渐行渐远。今夏,拍者下乡路过城东辛集,在三里店村意外探访到59岁的木旋匠徐德生。
走进徐德生家,只见院南侧一间小杂物间堆放的满满当当,一张小床上摆放着两套自制的旋床子,墙上挂着鼓鼓囊囊已旋好的什物,墙角是码放满齐整的各式木料。
徐德生老人轻轻搬出已显得十分陈旧的旋床子。拍者了解到,这种简陋的旋床子,主要包括旋帮、旋撑、压杆、踏杆、走马、掺钉、耳眼、拉弓(拉嗡的)等部件。他说,别小看这破家什,想旋什么就出什么。
木旋匠离不开好旋刀。一般木旋的木料多是梨木、桃木、枣木、椿木等较硬的木料,甚至还有疙瘩、过节,旋刀反复切、削、刻,容易钝刀,木旋匠干活前都要先磨刀。老人把旋床子支好后,从布袋里挑出两把大小不一的旋刀,点上水,在磨刀石上刷刷地磨将起来。
旋刀磨好了,老人取出一截泛红的圆形枣木棍,笑着说:用它旋几个做针线活用的轱辘子吧。只见他将那根枣木棍两端圆心支在两个“掺钉”上,调节“走马”的位置以便把枣木棍固定。用“拉弓”的弦线把木头缠绕2、3道圈,左手拉弓带动木头匀速旋转,右手拿起旋刀稳稳地切削木头。待旋出轱辘模样,老人又换在另一只旋床子上,用钻刀钻上透眼,不大功夫一只做针线活用的轱辘子就呈现出来了,真是奇妙!
徐德生老人介绍,木旋从锯木、坯木、上掺、固定、拉弓、旋切、钻孔等需要七、八道工序。而在木旋时,雕磨是最费工夫的,也是最要劲儿的活儿。这一工序要求非常严格,要精工细作、用心雕磨,做到表面光滑、过渡自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老人说:木旋匠都没有图纸,旋刀角度、力道不同旋出来的东西外观大不相同,何时变换采用宽窄不同的刻刀、尖刀、锉刀,何时采取立刀、坡刀,就靠自己日积月累的刀工经验和现场发挥。木旋匠的功夫全在手上,心领神会,就是根据不同阶段及部位,按照顾客要求,跟着感觉走。只要是旋出来的家什,他一眼就能认得出来,因为每一个木旋匠都会留上自己独特的旋切记号。
木旋匠除了练好旋功,还要懂得树种和木材的硬度、特质、使用寿命等。
比如,枣木做针线轱辘就比较适宜,硬度大、经用耐磨,但用枣树挨着地皮根部的木料就不适宜制作蒜棰,那样捣出来的大蒜就微微有点臭味,而采用香椿木旋出来的蒜棰捣出来的大蒜却味道香美。
菏泽木旋(又称旋木)这手艺,徐德生老人说是他祖辈传下来的。自打他记事起,他家就在周边的辛集、沙土、皇镇、陈集这一带走街串巷、赶集上会,为村民做木旋。记得小时候,他喜欢和同村的儿童玩打拉耳(陀螺)游戏,只要他输掉了拉耳,父亲是坚决不准他拿家里旋好的,都是让他自己去选木料、学旋切。到十五岁时,他自己就可以推着车子赶集上会、独立旋木了。
如今,木旋生意大不如前了,可他依然还在操守着祖上传下来的这门古老的手艺,每到集市日子他总是推着木旋工具,依然还会用他那沙哑而浓重的鲁西南方言吆喝起:“旋擀面杖来旋棒槌——”
图文:牧野拍客
木工刀具论坛“zjwoodtools”[山东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xw/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