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赶过村子里集市的人肯定都见过这样的画面:
集市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卖衣服的、卖玩具的、卖各种农作物的;要是说起吃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市,看到挑着担子卖凉粉、炸油饼的就走不动道,就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吸溜着吃上一碗。
后来听说庄里周边的赵县范庄每逢五排十的集市上有这么一个东西—饸饹。
一个用毛坯砖堆砌起来的灶台,上面放着一口大锅,灶膛口已经被熏得黑乎乎一片,玉米杆柴草还在不停地加着,火势够旺狗足了,就等着锅开下饸饹了。因为还有一大堆人在排队眼巴巴的望着锅里。
这时候师傅就要上场了,攀上饸饹床子,双脚离地,这手工压的饸饹就丝丝不断的掉到锅里去,再浇上卤汁撒点香菜,这一碗饸饹就出来了。不管老人小孩都捧着一碗饸饹,热热闹闹闹的吃着。
要说范庄集市上饸饹做的最好吃的要数刘师傅了,他可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饸饹手工继承人。但是想要吃到刘师傅的饸饹也是要靠运气的。村里每年的集市压饸饹的位置都要抓阄,今年刘师傅所在的位置也许明年就不在这了。
(右二:老板;右三:刘师傅;右四:店里师傅)
说到这里,
突然就觉得吃一碗饸饹也是难哪!
不过庄里开了这么一家店:
庄里味道。
老板是赵县人,专门请来了刘师傅的徒弟,只卖两样东西—饸饹和手工漏粉。小时候在集市上吃的饸饹使老板一直心心念念,这也是他开这家店的原因。
他们家的饸饹是结合了他们本地赵县和无极的做法,用的也是荞麦面,师傅用筷子从锅里挑起饸饹放到碗里,不多不少正好一晚,然后浇上骨头熬得汤汁,滴几滴香油,舀一勺肉块再用汤汁浇上冲开香油。
一碗做好的饸饹端到你的面前,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冒着热气,喝一口汤,浓浓的香油,老板果然不吝啬香油,让我想起来小时候拎着壶去打香油,总是要舔一舔留在壶边的一滴香油。饸饹吃起来很顺滑,又有嚼头,吃到后面有一种颗粒感但又不粗糙。总是意犹未尽。
醋也是从山西运过来的老陈醋。
手工漏粉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见是在美食节上,不过现在他们家的粉也是手工漏的,放好面的葫芦瓢里师傅左手端着装好面的瓢,右手不断地磕动瓢沿,柔软的面从瓢眼下来均匀地漏在锅里,一会就变成了晶莹的粉丝。
以前吃酸辣粉的时候问过爱宁姐怎么才能看出来是不是手工做的,爱宁姐说手工做的粉粗细不同,看的没有那么顺滑。看到他们家的的确如此,而且粉吃起来不是那么软糯,夹起来就会断,也不是那种硬的嚼不动。反而吃起来很顺滑还带那么点劲道。每次吃他们家的粉,都会连汤带粉全部干掉。只是觉得手工漏粉的这种技艺在现在弥足珍贵。
吃饸饹吃粉一定要配一个烧饼。
他们家二楼现烙烧饼,奶奶是烙了20年的老手了,烧饼层次分明,到你手里掰开还冒着热气,很像自己家做的。一碗饸饹一个烧饼,简单而不失美味。
店里还有一款限量的美食—拆骨肉。
饸饹的汤底就是用这种骨头汤熬的,捞出来把肉剔下来之后再放到汤里熬骨头。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相当棒的吃法,烧饼里加上拆骨肉再加上店里的凉菜尖椒,吃起来绝了!
店里环境:
爱宁说外地朋友来不知道带去哪家小吃店能代表石家庄特色,要求不高干净就行。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本地的特色小吃店确实太少了,庄里味道真是填补了市场空白。既有传统的味道,又有现代的经营理念,干净卫生、停车方便,建议收藏。我从小就爱吃粉条,吃大锅菜的时候总会让爸爸多舀粉条,在重庆上学时酸辣粉一直是我的最爱,回辛集婆家时嫂子炖的丸子肉里的粉条也是被我包圆。现场手工漏粉展现的不仅是传统技艺,更是安全卫生。饭店信息店名:庄里味道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北京最好的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xw/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