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历史辛集束鹿人酿醋年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21-3-30

推荐阅读★★★★★

在辛集,

人们一提到万隆醋房的醋,

顿时就会满口生津。

这丝毫不是夸张,

万隆醋房确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经营方式。

在辛集市兴华办事处化工路51号(原任家大院),住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陈仁恭,他就是万隆醋房的原任经理。

万隆醋房的旧址远在七街王家场,后迁到任家大院。其前身叫“长远醋房”,始创于年。创办资金是由聚庆常皮装投资,共元(银元),经理是本市南傅庄村人傅迈仲,师傅是河北省独流镇人黄东来,全店伙计共17人。

主要生产醋和酱油,同时经销保定酱菜。月生产能力醋2.4万斤,酱油0.2万斤。当时苛捐杂税繁多,经营惨淡,食醋3分钱1斤,酱油4分钱1斤,利润微薄。店伙计待遇也很低,除管饭外,月薪仅2.5元,师傅月薪10元。年日军侵入后,战乱连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长源醋房遂陷入风雨飘摇中,不久即破产倒闭。

年抗战胜利后,党和政府领导群众积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工商业又获得了新的机遇,原长源醋房的几个旧伙计重谋恢复酿醋之计。但议妥之后,已退出股份的原经理傅迈仲不同意,提出不能用“长源”字号,用字号他就吃干股(不拿钱的股份)一时争执不下。由于店伙计一方恢复醋业之心很急切,另取“万隆”字号,于年正式挂牌经营,一直沿用到公私合营划归县食品厂。

万隆醋房成立后,由陈仁恭、陈礼恭弟兄二人任正副经理兼技师,伙计13人。当时,在辛集市还有义源恒醋房、金升全醋房、轿铺街醋房、辛村醋房等10余家,但在经营竞争中,酿醋技术和质量都比不过万隆醋房,因此都一个个地自我淘汰了,唯独万隆醋房生意兴隆,长盛不衰,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

万隆醋房酿醋是用粮食直接酿制,工艺复杂而严格。从原料到成品经过捞、碾、凉、煮、焖5道工序反复两次,之后,掺曲搅拌,发酵7天,再拌糠、加水、反热、倒缸。倒缸又有清倒、混倒、联倒之别,这样前后共25天才能酿成。淋醋后,还要化验淀粉、糖分和酸度,一切合格后,方可装坛销售。

在酿制过程中,各道工序,一环扣一环,环环有标准,哪一环不严格,都会影响成品质量。比如醋的酸度,万隆醋房规定是6%(国家标准是3.5~4%)假如因工序中有不严格的问题,达不到酸度标准,只好重新酿制,绝不凑合出厂销售。严格的工艺,一丝不苟地辛勤劳动,醋房的职工为生产出优质产品,每天从早到晚忙碌不停,特别是经理陈仁恭,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除了眼看、嘴尝、手摸、和鼻子嗅以外,还要精心把握成品化验,为的是酿制出色正、味美、酸度达标的产品。

为了保证顾客买到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万隆醋房订立了两条规矩,一是醋分三价,长期不变,童叟无欺。三价是零售9分钱,批发8分钱,供销社购7分钱(因供销社给提供原料);另一条是检查盛具。零售时,每售完一坛醋,要清一次醋底,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保障味质纯正;批发时,检查客户盛具,看是否洁净,并取醋底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如发现掺过水,马上终止供醋,避免败坏万隆醋的名声。

由于严格的工艺,货真价实的产品,万隆醋房声名远扬,顾客盈门,月产3万斤,仍供不应求。在醋房的大门口,终年累月有排长队的客商,他们来自县内城乡,还有宁晋、晋县、深县、冀县的商贩,可谓饮誉四面八方。许多客户以买不到万隆醋为遗憾,宁愿排队买到才惬意而归。

万隆醋房的班子,有过多次的调整和更换,但有个“醋虫”却从始到终。他既是经理,又是工人,对酿醋业怀着不懈的追求,身上总有股用不完的劲头,这就是陈仁恭。陈仁恭出身贫农家庭,18岁时在长源醋房当学徒,潜心学习酿醋技艺,干活勤快有心劲。技师黄东来看他诚恳好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给他。经过3年的刻苦钻研,陈仁恭终于掌握了一手好技术。时值抗战爆发,长源醋房濒临破产。为谋生计,陈仁恭便携眷去河南周家口开醋房。年回到辛集后又以元股份入了万隆醋房,重新当店伙计,年被推选为经理,公司合营后该任县食品厂副厂长,直到年退休。

编辑:村哥

来源网络由辛集新农村(新媒体)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编辑:孙瀚涛

投稿:xinjiad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xc/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