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河岸高地山子村沂南县辛集镇山子村茂盛庄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20/10/23

(行走时间.12.01地点:辛集镇山子、茂盛庄)

山子村因老村北的一座“小山”而得名。

说是一座小山,其实是河岸的一块高地。它很矮很矮,矮得使人常常忽视它。

可它真的是一座山,它高凸于潮沟河岸,山顶上还有着裸露的岩石。

也许是因为山顶的一溜岩石,才使它有了山的风骨、山的形状,人们才叫它是山子。

有人说,它是一座神奇的山,大水从来淹没不了它。

有人说,山顶的岩石是一条龙脉,东北是龙头,西南是龙尾。

还有人说,山子的岩石自己能长高。每当发大水的时候,山子的岩石会随着洪水上涨而长高,所以,洪水总是淹不了山子顶。

年的龙卷风和大洪水

村里老人们说,年的一场大洪水,山子村被洪水淹没,全村房屋倒塌了八九成。人们纷纷向山子上躲避,躲过了洪水灾难,躲出了全村人的性命。

年的洪水灾害是伴着狂风灾害而来的。

年农历6月12日傍晚,天地间忽然间一片昏暗,接着是刮起了“妖风”(龙卷风)。大风把屋檐屋草刮得纷纷扬扬,许多人家的屋顶被刮翻了,大街小巷里堆满了屋草。

村里的树木都被刮倒刮断了,村西南有几棵大平柳树和老榆树,被大风从一人高的地方折断了树干,树枝被刮跑。

住户人家开着的木板门被刮跑了,有的被刮出去一二里路。

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草木横飞。

人们被狂风吓得呆愣,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大风后紧接着下起了暴雨!

天河像决了口子一样向下狂泻,从屋顶泻下的雨水,像瓢泼一样。院子里的雨水泄不了,街巷的雨水淌不开,大水涨起来了。

忽然间,村中的大汪崖一带成了湖,大水一片明光。村中的老碾先是没了碾台,一转眼间就没了碾杆,一转眼间就没了碾砣子。

大雨狂泻不停,大水不断地上涨。

许多的住户屋里进水了,先是没了床腿,而后迅速地漾上了床沿。

土打墙的房屋随时可能被泡塌!

人们纷纷向老村后的山子上躲避。许多人扶老携幼冒着大雨奔上山子来,还有许多人家牵着牛羊跑到山子上。

村西南有几个人,看到汪洋一片跑不出去。紧急之下,爬到了被大风刮断了的大树上。

人们跑上山子顶之前,冒着墙倒屋塌的危险,小心地走到牛栏羊栏里,打开拦门,解开或者割断拴牛绳拴羊绳,把牛羊牵出来。

大汪崖老尹家的住户人家来了,村西老李家的住户人家来了,村东北龙头老王家的住户人家也来了。

发了大水向山子上跑!山子顶上能活命!祖祖辈辈的传说,给了全村人明确而无声的指示。

山子顶上的几户人家没有被洪水湮没,几户人家屋里院子里站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大水向山子顶上涨上来,山子前的老村住户区洪水逐渐漫上了屋檐。

洪水浸过土墙,逐渐有房屋倒下。大汪崖的房屋倒了,村西的房屋倒了,大队办公院前的房屋也逐渐倒下了。

山子北的河湾,一直到西公路沂河面,大水一片明光。放眼望去,天地间明晃晃一片。东湖里、西沟里,汪洋大水上有着探照灯一样的光亮。人们说,那是水兽在“使水”。

眼看着洪水从山子前后围拢,山顶岩石的前前后后,洪水在打着旋、打着转,“伸着舌头”,要舔上岩石。

村里有老人提议要烧纸敬天,让上天保佑山子村的人口平安。

凑集的烧纸在山子顶上被点燃了,红红的火光闪耀在一片大明的汪洋之中,带给人精神的安慰和生命的希冀。

晚上半夜的时候,大雨终于停歇下来,山顶岩石终究没有被淹没。

洪水在逐渐消退,站在水里的人们在惊悸的黑夜里等来了黎明。

天明的时候,大汪崖的洪水退到了齐腰深。

吃早饭的时候,村里的洪水退到了脚脖。

山子上的人们赶回家看望,爬在大树上的人下到地上,走向自己的家。

老村的房屋都倒塌了,大街小巷被屋草柴木塞满,阻塞不通。

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了!粮食被大水泡坏、冲走,衣服棉被等生活用物被大水冲走。

一个个的消息传来,爬叉崖村的房子都倒了,茂盛庄的房子也都倒了。东望仙、苗家曲、满家店子、郑家营的房屋也都倒了。

潮沟河下游和沂河岸上的村庄遭受灾害最厉害。

房子还有的住户,临时住满了各家各户的人口。粮食没有被冲走的人家拿出了粮食,分给人们临时吃用。月子里的妇女孩子要保护好,母亲和孩子不能饿着、不能冻着!颤颤巍巍的老人要安顿好,不能让他伤心难过有过多的担心。

大灾面前,山子村的人们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东岭上村庄人们给送来了地瓜干子粥、糊糊粥和饼子、煎饼。公社里的干部们来了,住到了村里。县里来的“唐局长”住在了山子顶上的曹世荣家里,组织大家抗洪救灾,号召人们搭起草棚子临时居住。

到了第二年,被洪水冲毁家园的山子村人,才陆陆续续建起了新房子。新房子有在原址建起的,有在村东重新选址建设的。靠着艰苦勤劳、自立自强作支撑,村民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消失了的隽家山子村

山子村碑记载:“相传明代前隽姓居此,因村北有巨石高出地面,故名隽家山子。后他姓迁入,改称今名。有尹谢李王、曹郭徐杨、邱高刘、田秦张等姓居住。”

由此看来,山子村名是由隽家山子而来的。

老人们说,山子村最早的隽姓居民早就不在了,连坟墓林地也没有了。

隽家山子村,因为有了尹姓、谢姓等居民的迁入,只留下了“山子”的名称。

老村北部有岩石高地,叫做山子是自然的。隽家在这里消失了,如果只有尹姓居民居住成村,名字也许会叫做“尹家山子”。后来,许多他姓村民陆续来到了这里,共同聚居成村,称作“山子”也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山子村后潮沟河边有尹氏墓林,其中光绪年刻立“尹氏谱碑”记载:“光绪已卯先堂叔祖希贡公创立谱碑,相传先世自沿汶迁居邋遢庄。之东里余,贵祖之坟茔在焉;半里许,亦有祖林。康熙年间又迁于山子庄,碑即建于山子之北茔。而贵祖以上无稽,故续谱自贵祖始。迄今几三十年,宜重修矣。碑适毁于回禄,族众公议将残坏之碑藏于地。鸠工庀材,复立新碑。工竣,因序其颠末。时在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之朔日也。”

村里老人们说,尹姓老祖明朝时来自于沿汶。先是到邋遢庄子居住,后来因为吃水用水受到了麻烦,“人家不给水吃”,才被迫迁到了山子村居住。

邋遢庄子就是许家庄、苗家庄近处的苗家官庄。

老人们说,苗家官庄以前就叫邋遢庄子。虽然名字不好听,现在还有人叫它邋遢庄子。

尹氏祖林原在苗家官庄近处。前几年苗家官庄周围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尹氏祖林搬迁到了山子村北茔林。

现在山子村里有尹、李、谢、王等十几个姓氏。尹氏是清初康熙年间迁来的,李氏也是清朝初年迁来,其它姓氏也多是清朝年间迁来。也许,最早的隽家人口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也有人说,隽氏人家犯案被抄家了。

尹氏从康熙年间迁到山子居住,一定是经历过雍正八年的滔天大洪水灾害。经历千年一遇的巨大洪水灾害而能幸存延续,是否也是得了山子的保佑呢?

潮沟河的沙滩在山子村西终止

潮沟河从东北方向流到茂盛庄东南的时候,转了一个大弯,向南奔着山子而来。茂盛庄的东面和山子村的北面就形成了宽阔的大河滩。

山子村外的潮沟河有大沙滩,洁白的沙子平铺在河滩里,清清的河水在沙滩上流淌。

老人们说,老社会村里人吃水,都是到河里挑。把沙滩挖开,清清的河水漾满沙坑,用水瓢舀满水罐、挑着走。

夏天的时候,村北大汪里水清鉴人,汪沿上裸露着黑色的岩石。女人们在大汪边洗衣,小孩子在河里戏水。沙滩银银、杨柳依依,一幅干净美丽、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景象。

山子顶上的岩石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孩子们在岩石上爬上爬下,玩土弄沙,乐此不疲,忘了饥饿。直到母亲隔着老远喊着回家吃饭,这才一个个跑下山来、跑回家去。

老人们说,沙滩到了村西“火石塘”处就没有了。潮沟河的河沙到了村西的时候,就不向下淌了。火石塘以下,有一个常年有水的汀沟。河沙在汀沟沿上戛然停止,向下就是黑泥沟了。

这个地方,也许就是爬叉崖村人说起过的有个“吃沙龙”、有个“小金锅”的地方。

河沙在这里被吃沙龙吞吃了,沙里的金子被小金锅接去了。“老万子”的老龙王每年走到这里就返回了。老龙王是打着滚清刷潮沟河的河道和淹子的。从这里向上是浅水沙滩,茂盛庄大转弯处的河滩更大,老龙王走不通、就不走了。

所以,从山子西以下,下游的潮沟河变成了河沟和河沟近处的一片沼泽地。

河沟有着高高的河岸,爬上爬下、泥泥水水十分难行,这才有了潮沟河岸上的爬叉崖。

山子村和茂盛庄以上的潮沟河,有个叫“谷扎子汪”的地方。那里又有怎样的传说和景象呢?

请看下期的潮沟河行走纪实文章。

12月1日早晨大雾,细雨蒙蒙。顺着澳柯玛大道东行,到茂盛庄前大桥处,就可以看到潮沟河。

这里的潮沟河有着宽阔的河滩

桥北侧的潮沟河转弯处

过了桥就是山子村

村碑记载:“相传明代前隽姓居此,因村北有巨石高出地面,故名隽家山子。后他姓迁入,改称今名。有尹谢李王、曹郭徐杨、邱高刘、田秦张等姓居住。”

澳柯玛大道从村北经过

村庄有了楼房。记得前些年从东红公路上看到山子村,没有山,奇怪它为什么叫山子呢?

村西北是河滩地

村庄建立在一片平展展的土地上

蔬菜大棚里正忙,人们早早去大棚里劳作。

这一带住户区是六七十年代后建成的,土墙房屋还有。

村西北有墓林

新修立的《尹氏谱碑》

谱碑背面刻写着捐款人名字

林地西侧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尹氏谱碑

碑文序曰:“光绪已卯先堂叔祖希贡公创立谱碑,相传先世自沿汶迁居邋遢庄。之东里余,贵祖之坟茔在焉;半里许,亦有祖林。康熙年间又迁于山子庄,碑即建于山子之北茔。而贵祖以上无稽,故续谱自贵祖始。迄今几三十年,宜重修矣。碑适毁于回禄,族众公议将残坏之碑藏于地。鸠工庀材,复立新碑。工竣,因序其颠末。时在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之朔日也。”

从茔地南去,就是山子老村。

前边就是老村

老村后有岩石裸露。

这是东段一道岩石

西边还有一段岩石

岩石处在一处高地的顶端

裸露的岩石石质像鼻子山下上峪一带的中国蓝大理石

岩石成西南、东北带状延伸,东北去了黑牛石岭。黑牛石有着牛蹄印的岩石正是这种石质。

岩石使这块高地有了山的风骨

岩石高地比北面的河滩高出很多

老村北口

这位老人说,年大洪水时,村里人纷纷跑到山子上来。她家在山子顶前边,房屋没有进水,屋里院子里都站满了人。

从山子上向南看,就是老村南北大街。

岩石前边,大队里曾建设了几间房子。村里老人说,房子建在龙脉上,出事多,还从房子顶上掉下人了,摔伤了。有一年房子被打雷霹雳了,房梁、脊檩都被打雷毁坏。过不几年,房子就被拆除了。

现在,岩石侧还有遗留下的屋基。

山子后边是一条出村的道路。长久时期内,这是山子村出出进进的主要通道

一边是河滩,一边是高地。

现在,村北修了澳柯玛大道,村里人出出进进都走新的大路。这里的道路,只有老年人步行使用。

西北去河滩非常宽阔。

河道上的漫水桥年久失修

潮沟河主河道

桥西头路有分叉

每遇洪水,桥梁漫水,人不能通过。

白沙河滩上现在成了树林

老村西北角,老屋颓朽。

这里的房屋应该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吧,土墙老屋,有一米高左右的石墙基。

老村寂寂

多年经受风雨的土墙

七八十年代,这里总是有来来回回到河里挑水的人。

老村寂寂无声

现在很少有人到这里了。

草顶老屋覆盖上了红瓦,该是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庇护了生活在里面的一家。现在老屋摇摇欲坠。

老村西面不远就是河滩

老村西街口

这一带的地势看着很高,但是比山子高地矮了 米。

放羊的老人说,年大洪水时,这里水深能没了人的头顶。

村西遇到李泰新(音)大爷。

李大爷的牙齿老掉了,说话吐字有点不清。

他说,年大洪水的时候,他家的木板门被大风刮跑了。村前有几棵大树都被刮断了。这里水深齐胸,房屋都倒塌了。

李大爷热情开朗,他说年轻时去修过跋山水库,每天供应二斤原粮,一顿饭供应四个中空大窟窿的窝头。推车、铲土劳动强度大,吃不饱饭,晚上饿得睡不着觉。抽空就到野地里挖些七七菜煮着吃。

那一年,过大年他没有回家,是在跋山水库工地过的年。因为回家没有时间,也没有饭吃。当时村里人吃食堂,他的口粮在水库工地上。

村里去参加跋山水库建设的有四五十人。

这一代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发展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身上走过来的!

老村孤寂,老人寂寞。遇到我这个外来人和他拉呱,老人十分热情激动。

村庄向东发展了,年轻人都住到村东新区了。老村里只生活着一些老年人。

断壁残垣,老村渐渐老去。

老村中心的大汪崖

老村中心的老碾

碾砣子被磨成了匀称的鼓型。

每遇雨天,这里的街道泥泞不堪。

听说老村区即将被拆除改造。

这一带尹姓居民为主。据说,尹氏老祖来安家时,就是在这里居住。

向北地势渐高,一直到山子高地。

山子老村委大院曾经在这儿,当年这是山子村最繁忙的大街。

老村内的窄巷

86岁的尹法瑞(音)大爷。

请听听他的讲述吧!这里有段录音。

村委大院

凤凰社区山子村支部委员会。凤凰社区由七八个村庄组成。

东边就是新村区

整洁的房屋和街道

墙画装饰了村容村貌

村庄大水池据说是人工开挖的。

九十多岁的李大爷在晒太阳,他识字,在茂盛庄上过私塾。

大水池成为新村建设的一个景点

新村南部住户区

村庄东南外就是蔬菜大棚了。

村庄东南部住户区

有公路通往息讼庄和库沟。

新村老村的交接地带

山子岩石庇佑了一代代的村里人!

老人们说,岩石不能动,谁也不能动!动了就会遭到惩罚和报应!

随着老村改造规划建设,这一片河岸上的岩石高地会成为一处靓丽的景点!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相信不远的将来,山子村区,无论是新村区还是老村区,都能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这里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潮沟河边的山子村,一定有着美丽的明天。

以下是茂盛庄行走所见

山子西北相邻就是茂盛村

听老人们说,茂盛庄在早年间只有三两户人家。清末民国时期,这里的土地都是刘家店子大地主家的。许多人给大户种地,来这里落户,聚居成了村落。现在的茂盛庄有 百人口。

村落的东边靠近潮沟河,也是老居民最早的住户区。

茂盛庄现在属于刘庄子村二组

年大洪水,茂盛庄一片汪洋。人们躲到了村东北的高地上。

村东就是潮沟河大河滩

村东有一处墓地陵园

这是郭氏家庭的一处墓地

郭锡三烈士墓

墓碑碑文:郭锡三烈士之墓一九二二年五月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茂盛庄村。一九四四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军一二零师后勤部科长。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和海南岛等战役一九五零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 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二二六团供给处处长。一九五一年在第五次战役中牺牲。终年二十九岁。

中国共产党茂盛村支部委员会

茂盛庄村民委员会

携烈士亲属

二零零二年二月清明吉日立

二十六军的军部现在在潍坊。这是一支由鲁中军区部队为老班底的英雄部队!

二十六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王建安、张仁初等将军曾经是老八纵赫赫有名的将领。

“大炮打不动,必是老八纵!”

另一座墓茔是老革命郭桂盛的。

碑文文字:

先父一九二五年一月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茂盛庄村。一九四零年一月参加八路军;一九四二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排、连、营长。先后参加孙祖、青驼寺打鬼子战斗;攻克沂水、临沂、淄博等县城,并参加莱芜、兖州、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一九五二年转业任杭州市建筑公司总经理,杭州市建筑工程局局长、党组书记,杭州市建设局局长、党委书记,新安江过坝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杭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杭州市副市长。一九八四年离休。

先父生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卒于二零零三年七月十三日

先母生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碑文是郭老前辈的后人所写。

由碑文可知,郭桂盛老前辈从沂蒙抗战初期就参加了八路军,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孙祖战斗、青驼战斗,到莱芜战役、渡江战役等,身历百战,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杭州市从事建设事业,曾经当过杭州市的副市长。

老人们说,郭桂盛老前辈对老家茂盛庄一往情深,老年时还经常回老家探亲,走进老年人家里嘘寒问暖。

郭老前辈工作在南方城市,像一个个南下的老前辈一样,时刻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

老人们说,郭锡三和郭桂盛是亲兄弟两个。

抗战年代,小小的茂盛庄一个家庭里就走出了两位抗日军人。这里面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不凡的故事。

郭桂盛老前辈参加的也是鲁中八路军部队吧?

前辈已经作古,他经历的故事谁人知道?

潮沟河在茂盛庄村东转了一个大弯,这里有着更大的河滩地。

潮沟河的主河道,上游就是早已闻名的谷扎汪吧?

潮沟河转弯处

村后的田地

老村主大街

斑驳的屋墙上有年岁已久的旧黑板

村庄老黑板曾有着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公示栏等多种功用。

(感谢陈云同志对文章做了校对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xc/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