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辛集黄冠梨ldquo变革记rdqu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21-6-27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八月立秋至,吃新梨的季节到了。

作为产梨大国,我国梨果供应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十分丰富,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供给过剩、价格倒挂等问题凸显,行业效益持续走低。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疫情影响,梨果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新形势下,梨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亟待思考。

近日,在中国果协梨产业年会召开之际,辛集黄冠梨以崭新形象亮相,打响了新梨上市“第一枪”。我国梨业有着“中国梨看河北,河北梨看辛集”的说法。因气候适宜且比较效益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辛集就大力发展梨果种植,梨业不仅成为当地农业特色招牌,更是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如是评价:“辛集梨”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路上,其发展是我国梨业的一个缩影,其历程对我国梨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辛集梨业究竟走过怎样的历程?近日,记者走进了辛集。

选好品种,黄冠梨成了主角

年10月,34岁的刘恒春就任东张口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村子又穷又乱,上任伊始,刘恒春就着手谋划致富路子。

因地处滹沱河故道,成土母质主要是黄河和滹沱河的沉积物,土白水软,加上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足,辛集非常适合梨树生长,刘恒春决定带领村民走“梨果富民兴村”的路子。

到年,东张口村种植鸭梨等梨树亩,年收入超过万元,还出现了不少梨果万元户,一跃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90年代前期,辛集全市掀起梨果种植热潮。几年时间,以鸭梨为主的果树面积达到29万亩,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近30%。但随着市场变化,尤其是年前后,我国梨果生产出现了区域性过剩,鸭梨、雪梨等出现滞销,价格下跌,果农收入急剧减少。

“当时梨农叫苦连天,有的甚至砍掉辛苦培育多年的梨树。”刘恒春回忆。彼时,村委副主任杨大计和他一样着急。为了寻找出路,他们三次到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请教专家,交流中发现通过嫁接引入新品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条有效路子。

但究竟选择哪个品种?新城镇的前杜科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年,前杜科村村民率先引进了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新梨种黄冠梨,第四年开始结果,每个梨卖到了一块多,亩收入超元,而当时鸭梨等才三四角一斤。

杨大计从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购进黄冠梨芽,嫁接了6亩黄冠梨。头年挂果后,不仅收回了投资,还挣了两万多元,黄冠梨收购价达到了每斤两元以上。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果农种上了黄冠梨。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明显,辛集梨果产业逐渐重新焕发生机。

年辛集市委市政府邀请中央、省、市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水果经销商,召开“辛集市梨果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做出“人换思想树换头、调整结构促增收”的决定,在全省率先以高接换头的方式进行全市梨果结构调整,连续三年把果树结构调整列入市级利民实事和经济建设重点项目。

此次大规模的品种结构调整中,辛集大力发展了市场畅销的黄冠梨、绿宝石、水晶梨、黄金梨等新优梨树品种,基本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伴随品种结构调整,辛集梨业再次迎来快速发展。在种植高峰期,梨树种植面积曾达25万亩,全市几乎村村种梨树。

这几年,辛集也引种了新梨7号、玉露香梨等市场优质品种,全市梨果品种达到数十种,但黄冠梨始终是当地主打品种,达到了10.4万亩,种植规模、管理技术及果品品质,在河北省均处于领先地位。

年,辛集市梨果全部通过了省无公害果品中心的环评测定。当地还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命名为梨果标准化示范区。

龙头崛起,辛集梨卖到国内外

黄冠梨带来的品种红利,不仅富了大批梨农、梨村,更助推了一批果品销售企业的崛起。

走进辛集市裕隆保鲜食品有限公司的粗加工厂间,一个个大小均匀、果面光洁的黄冠梨经过分选,形成8个一组的标准化包装,贴上“亚洲梨”英文标识和溯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ly/6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