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炉烧饼是辛集、深泽一带独有的面食,据传已有年的历史。它与传统的火在下、烧饼在上的烤制方法不同,是火在上,烧饼在下。所用烤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体为火罩,有杠杆可以吊起,以石灰岩土粉制成穹炉(圆丘)状,顶端开一圆孔,用来观察火候和添放果木柴;中间是烤制铁板和烤锅(类似饼镗,但带有4-5厘米高的沿),铁板原为铸铁,现也有用厚铁板的;下部是放烤锅的铁灶,前面开一方形口。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和好的面擀制加油,用手揪成小团,捏成扁平圆形,上面蘸精选去皮白芝麻,下面蘸少许油;用果木柴先将铁板和烤锅烤热,吊起炉罩,挪开铁板,将捏好的烧饼均匀摆入锅内,盖上铁板,放下火罩,继续加火,同时往最下边的灶堂里放红炭灰,上烤下烘,使上下受热均匀。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成品圆而美观,外焦而脆,内香而酥。吃时从边缝半圆状切开,裹以驴肉、熏猪杂、肉糕等,味道极其鲜美,且快捷方便,经济实惠,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
传统吊炉烧饼原名乞丐烧饼(因为便宜、方便、易保存而适宜贫苦人)。乾隆59年,滹沱河决堤发大水,其中一路由晋州入小章,经东庄里、杜和庄、北里厢、清官店入安平,大水弥漫、酿成大灾。后乾隆帝微服私访,见灾民衣食无着,多以乞丐烧饼充饥。有官员将乞丐烧饼卷肉进贡与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因皇帝御口亲尝,此后遂改名为吊炉烧饼。据说此事曾于位于小章村西口的大石碑上有记载,因碑已于四清期间深埋于地下,无可考证。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吊炉烧饼的历史悠久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
据已传三代的小章孙氏吊炉烧饼店铺反映,每隔一定时间,就有一74岁男子用三轮车拉着96岁父亲到他们那里吃一次烧饼,临走说一句:“还是原来那个味呀。”另外,原饺子馆和南智邱王增月的吊炉烧饼也在年被市政府评为“辛集市名牌小吃”。辛集市区主要街道及仁慈、位伯和旧城都有吊炉烧饼出售而且口碑不错。
我们是,记录咱辛集的那些事
辛集人的生活平台请认准:辛集那些事
商务合作:白殿疯早期症状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ly/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