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蒙城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18-1-23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属于淮河流域,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截至年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万。

蒙城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境内有庄子祠、文庙、万佛塔、三星街、白云庵、东西怀德桥等文物古迹。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园林县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蒙城

外文名称-Mengcheng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亳州市

电话区号-

县树:榉树、县花:蝴蝶花

下辖地区-3个街道、14个镇、3个乡

方言-中原官话

邮政区码-

面积-平方公里

别名-漆园、山桑、涡阳、淝水县

人口-万人(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行政代码-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中部

车牌代码-皖S

著名景点-尉迟寺遗址;庄子祠;万佛塔等

名人-高皇后;刘金定;马玉昆等

政府驻地-蒙城县周元西路

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年)

概述

蒙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地理位置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5′~°49′之间。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平方千米(简册)/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万人(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自然气候

蒙城县属大陆性暧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4.9℃,全年无霜期天,年日照小时,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零下20.4℃,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临泉县地理位置属暧温带的夏绿林带,气候温暧湿润,为生物生长繁衍汇集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林、牧、鱼产业十分发达,野生动植物资源颇为丰富。

资源

水资源

蒙城县有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均属淮河水系。地表水年平均水量4.79亿立方米,供需比1.91:1。淝河境内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涡河境内全长59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是县内主要的水运航道,可全年通航。在县城北河道上建有船闸、节制闸、分洪闸。蒙城港可停泊吨级货船。芡河境内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茨淮新河是一条人工河,年开挖,年通水,上宽米,底宽米,深8米。境内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可常年通航。

另外蒙城县城内和三义镇各有一处矿泉水矿产地。

折叠煤炭资源

蒙城县地处江淮腹地,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涡河以北地区。蒙城县许疃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1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约9.1亿吨,预测深部资源量约0.5亿吨,勘查控制深度-米。煤质以中至高灰分、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和肥煤为主,含少量的焦煤及粘结煤等。已建成许疃煤矿,赵集煤矿、童庄煤矿正在进行前期开工准备。

折叠金属矿产资源

蒙城境内有以下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区:涡阳县西阳镇—蒙城县小涧镇铜、金多金属矿一般勘查区(面积.02平方千米);利辛县~蒙城县铁矿一般勘查区(面积.87平方千米);蒙城县桂寨地区铜、金多金属矿一般勘查区(面积74.82平方千米);蒙城县西贾庄—罗集铁矿一般勘查区(面积.3平方千米)。

蒙城县西贾庄—罗集铁矿勘查区经钻孔验证,有多个钻孔见到了达工业品位的铁矿体和金矿体,铁矿体平均品位最高达41.9%,金矿体平均品位最高达11.24克/吨。

经过勘查研究,推断西贾庄铁矿为一沉积变质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预测铁矿石资源储量约万吨,为一中型矿产地,是皖北找矿的一个新突破。同时,金矿勘查也有着很好的前景。

人口

明成化年间(—年),1

万佛塔

户,口,每平方公里约6人。嘉靖年间(1—年),户,口。万历九年(年),户,口。万历二十二年,丁(明制年满18岁计入丁口)。

清顺治五年(年),丁。顺治七年,丁。顺治十五年,丁。康熙元年(年),丁。康熙六年,丁。康熙十年,丁。康熙五十一年,丁。乾隆十七年(年),丁。乾隆二十六年,丁。嘉庆二十四年(年),人。同治四年(年),5万户。光绪三十三年(年),户,人。

民国5年(年),户,人。民国8年,人。民国17年,人。民国18年,人。民国19年,人。民国21年,人。民国22年,户,人。民国23年,户,人。民国28年,人。民国29年,户,人。民国32年,人。民国34年,户,644人。

建国后37年内,人口净增30万,年均5人。其中:前17年(—年)因50年代末非正常死亡、招工及外流约10万人。年划给利辛县7万人。全县人口未增。中间15年(—年),净增24.8万人,年均1.66万人,增长率25‰。后期5年(—年),由于人口基数大,传统生育观不易改变,60年代高出生率的人口进入生育期,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仍净增5.5万,年均1.1万人,增长率约13‰。

年90.1万人,0年.8万人。3年,全县总人口.03万人。其中男性62.万人,女性56.万人。人口出生率12.77‰,死亡率5.55‰,人口自然增长率7.22‰。农村人口人,占总人口89%。城乡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3年底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0.07%。截至年,全县总人口万。

旅游景区

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许町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

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年),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庄子祠

庄子祠,宋元丰元年(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始建庄子祠,大文学家苏轼著《庄子祠堂记》。原址在涡河北岸,后被洪水所没。明万历八年(年),知县吴一鸾重建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明崇祯五年(年),知县李时芳重修庄子祠。今天,宋、明时期庄子祠均已不在。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分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二期建设项目为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目前,已筹建完毕。

旅游指南

交通

公路:省道线、线、线交汇于蒙城县城,南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合徐高速公路交汇,县城距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

水路: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铁路:距京沪、京九铁路枢纽站蚌埠、阜阳两站80-90公里。

航空:距合肥、徐州机场公里,阜阳机场80公里。

折叠美食

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蒙城Sa汤

Sa汤是蒙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传说sa汤的来历与乾隆皇帝还有关系。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手摇一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老母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乾隆双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店家婆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乾隆把麦仁放了进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一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用竹筷一捞,鸡肉已经脱骨,与麦仁混和在一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连吃三大碗,赞道:“美哉!好汤。”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炖麦仁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于是便顺口答道:“啥汤。”乾隆又问“啥汤”的“啥”是哪个字?侍从本是为迎合皇上的心意,哪里考究过“啥汤”的“啥”是那个字呢,狡黠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sa汤”二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乾隆皇帝品尝过的“sa”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sa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sa汤店,并在汤内加鸡蛋,味道更加鲜美,久而久之,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特产

涡河银鱼与白虾

涡河小涧境内的四条支流,丁花沟、吴沟、张沟、蔡沟入涡处盛产银鱼。

银鱼古称脍残鱼、白小。杜甫“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诗句即指此鱼。银鱼头扁平,体细长,光滑透明,洁白如银,体长一至三寸,属天然鱼类。每年三四月间繁殖,在水草丛生的河口产卵,产卵后母鱼即死去,寿命一年。每条鱼能产卵几千粒,卵化后迅速生长,五月和九月两季捕捞。

银鱼肉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由于出水鲜鱼易死、易化,捕捞后多立即曝晒成银鱼干。银鱼可做炒菜、烩菜、汤菜等十几种佳肴。年以来,由于涡河水质污染,银鱼已绝迹。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涡河流域的治污力度,还蓝天碧水于银鱼,使这一地方特产,早日得以恢复。

涡河白虾,银白色,透明,略显棕色斑纹,壳簿、肉嫩,无泥沙、无水锈味,比塘虾鲜美,每百克含蛋白质21克,脂肪0.6克。大虾美名为“鹰爪虾”。可鲜食、油炸、清蒸,醋烹虾仁是独特的一道菜,虾汤则是小涧餐桌上独具风情的佳肴。虾可制成虾干、虾仁、虾酱等。涡河白虾产量高,销路好,一直闻名淮北,为宴席上的佳品。

历史文化

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黄淮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音,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折叠历史沿革

西周时,此地称漆邑。公元前年归楚,称楚北地漆园。

秦朝时,此地属泗水郡。汉朝属沛郡山桑县。三国时,属魏谯郡山桑县。

五胡十六国时期,此地被前秦所占。

南北朝时,属南朝宋山桑县。后被北魏所占。

北魏皇兴元年(年),废山桑县建置涡州,为州治所。在漆园故城建置涡阳县。

北魏太和年间(年—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蒙城涡河北刘寨)。

梁大通二年(年),梁改置涡州为西徐州,后置北新安郡,均为州、郡治所。

东魏武定八年(年),在此置南谯郡,以涡阳(今蒙城)为治所。北齐在此置谯州。

隋开皇十六年(年),称淝水县;大业七年(),改淝水县为山桑县。

唐天宝元年(年),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此后,虽归属屡有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

五代时,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

宋代,先后属安丰军、亳州、寿州。

交通区位图

元代,属总管府安丰路。明代,属凤阳府。

清代,先后属凤阳府、亳州、颍州府。

民国元年(年),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6月,属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驻凤阳县)。

民国17年3月,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六(泗县)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6月,属安徽省第三(阜阳)行政督察区。6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11月,县南境归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民国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涡阳4个边区县,设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12日,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年4月12日,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年3月29日,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年,阜阳地区改市,属安徽省阜阳市。

0年6月,地级亳州市建立,属安徽省亳州市。

政治经济

一、综合

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3.16亿元,增长12.0%。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4.9:27.6:37.5,与上年相比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元,比上年增加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5%。在食品类中,干豆类及豆制品、油脂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31.9%、24.6%和20.4%,粮食价格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9%、燃料类上涨13.2%、饮料及烟酒类上涨7.7%、服装及鞋帽类下降4.4%。

二、农业

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万亩,比上年少5.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9万亩,扩大3万亩;油料面积17.8万亩,减少1万亩;棉花面积15万亩,减少3万亩;蔬菜、瓜果面积25.1万亩,减少6万亩。粮经比为80:20,粮食作物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总产量.4万吨,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夏粮74.6万吨,增长19.8%;秋粮39.8万吨,增长15.3%;油料产量5.22万吨,增长21%;棉花产量1.02万吨,下降5.4%;蔬菜产量44.7万吨,下降17.3%;瓜果产量8.1万吨,下降18.1%。

全县现有林地56.87万亩,绿化率20.7%,活立木蓄积量.4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植树总量万株,其中:新建绿色长廊(线路绿化、林带绿化)公里;建设和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新建林网6万亩);成片造林3亩;新农村建设及集镇绿化面积亩。完成林业育苗4亩。植树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全年植树造林任务。

我县各类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16.万亩,轻、中、重发生面积分别为6.万亩、5.万亩、4.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治面积12.万亩。全县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为零,测报准确率达到87%,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6.5%,无公害防治率83%。

全年牲畜存出栏有所增加,其中生猪出栏63.38万头,增长3.7%;存栏30.67万头,下降2.3%。黄牛出栏2.72万头,增长12.8%;存栏2.95万头,增长29.7%。山羊出栏26.27万只,增长7.5%;存栏16.08万只,增长14.4%。家禽出栏万只,增长12.8%,存栏万只,增长16%。肉类总产量64吨,禽蛋产量吨,分别增长4.7%、1.9%。全年水产品产量吨,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按07年可比价计算,增长7.6%,实现增加值732万元,增长7.6%。

8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增长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吨,下降6%;农村用电量万千瓦时,增长22.9%;农用薄膜使用量吨,下降0.6%;农用柴油使用量吨,下降0.3%;农药使用量吨,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8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8.57亿元,增长22.2%。其中,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81家,实现增加值万元,增长34.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56.3%。其中,轻工业万元,增长90.4%;重工业万元,增长4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55.68%;产销率为98.9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万元,增长7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7%,比上年提高45.9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7家,完成利税万元,增长18.8%;完成产值万元,增长3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万平方米,增长32.2%;竣工面积62.1万平方米,增长36.7%。

日前,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年度县域分类考核结果,我县在全省28个二类县中名列第6位,获得“安徽省年度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这是继9年度我县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后再次获此殊荣。

据了解,作为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与动力考核机制的评选,安徽省县域分类考核从4年开始运行,每年举行一次。年的评选是从当年初开始启动的,有关部门通过资料收集与审核、各县综合指数测算,并对每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经征求“一票否决”意见、公示等步骤后最终确定。

当前,我县强力推进“工业蒙城、宜居蒙城和人文蒙城建设”,力争在年度全省科学发展县考评时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

8全年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比上年增长68.5%。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增长64.7%;农村非农户投资万元,增长91.1%。从产业看:一产投资7万元,增长94.1%;二产投资89万元,增长.4%;三产投资万元,增长35.5%。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万元,增长.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万元,增长.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万元,增长.2%;采掘业10万元,下降17.3%;房地产业49万元,增长.3%;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业万元,下降47.8%。

全年续建、新开工项目个,总投资规模18.3亿元。其中万元以上项目工程个,完成投资17.5亿元,占全县投资完成额的94.1%。龙祯房地产公司在我县投资的“金色家园”商住小区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全年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7万元,比上年增长.8%。

五、商贸

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增长22.8%,增幅创近年新高。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万元,增长24.2%;县以下的零售额105万元,增长20.9%。按行业分,批发业115万元,增长35.7%;零售贸易业99万元,增长17.5%;住宿餐饮业万元,增长22.5%;其它万元,增长3.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8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总量及增幅均居全市县、区首位。出口企业主体队伍不断扩大,全年新增获权企业29家,年末达到98家,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蒙城县华洋纺织有限公司出口.7万美元、安徽联胜化学制品有限公司进出口.4(进口28.2)万美元、金元达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19万美元、蒙城旺商进出口公司出口22.1万美元、蒙城百特进出口公司出口1万美元、隆州进出口公司出口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服饰、化工制品、轻工制品等。

全年引进国内资金24.42亿元,同比增长91.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同比增长.1%。中能集团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0万美元,安徽全森木业有限公司投资万美元。

文化

清末,每逢重大节日民间艺人自由结合,搭班演唱。李南华组建的李家京戏班,颇受群众赞赏。

民国时期,县民众教育馆时而举办演讲、戏剧、游艺、展览、壁报、广播等项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艺人仍自由搭班演唱。县城有私人的书店经销图书。

建国后,县成立文化馆,区建文化分馆,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民间艺人,禁演封建迷信、低级庸俗的文艺节目。县组建专业梆剧团、杂技团,兴建电影院、大戏院、工人俱乐部等放映、演出场所。广播站、新华书店、档案馆、电影管理站、文物管理所、图书馆等文化单位,按其业务性质开展工作。

年,县、区、乡、村各级文化、广播网络基本形成。区、镇有影剧院。城乡电视机拥有量迅速增加,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折叠人物

庄周(约公元前--年),蒙(今安徽蒙城)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任吏不久,即隐居。庄周家贫.曾在濮水垂钓。楚威王听说他贤能,厚礼延请他为相国,他嘲而不纳。妻死,庄周击盆为歌.以示旷达。

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庄子》。《庄子》内容丰富。

庄周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推论。万物出于道,源于气......气演化为万物”。否定。天命论。和。五行说”。他认为一切事,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他还认为事物都是可分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周从天道自然无为的立场出发,主张人生应当“无功”、“无名”、“无己”、“无待。,弃绝政治,弃绝人世,到“无何有之乡”去“逍遥”去寻求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至人”、“神人”、“圣人。、“真人”。

庄周由“道。说,推及人类社会,主张。任自然,去人为。,顺应自然规律的“无为”,才能够“无为而无不为”.由于他将“任自然。绝对化,失去主动改造社会的进取精神,因而坠入。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安时处顺”,“逍遥自得。的相对主义和宿命论。他的有些著作.成为消极遁世的玄学.

庄周的经济学说,以无欲为根据,旁及生产价值分配等问题,他衡量经济的标准,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主张根本取消欲念.供与求减至最低程度,所谓。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庄周也是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独树一帜.庄子的散文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犹如汪洋大海,辽阔浩瀚,奔腾无涯.他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寓于日月星辰、天文地理、花鸟虫鱼、人情事故之中。寓言的表现形式.幽默讽刺的笔调、浪漫主义的手法,构成庄周文学的特色,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卒于公元前年。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载有庄子的传记,司马迁称赞庄周。其学无所不窥......善属书离词.指事类情。唐天宝元年(年),唐玄宗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北宋元丰元年(t年),蒙城县令王竞于涡河北漆园故缄建庄子祠以奉祭之,苏轼为此写了《庄子祠记》。明天顺年间,于水。万历九年(年)知县吴一孪捐俸买地在东关重建。崇年(年),知县李时芳重建逍遥堂,增建“五笑亭”。清末,历遭兵劫,祠渐颓毁。

陈亢(前—前)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蒙城县小辛集乡人。齐大夫陈子车弟。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论语·季氏》第十三章载有子禽与伯鱼关于学诗、学礼的对话。

陈亢为单父宰时,“鸣琴而治”,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明代学者顾龙裳(曾任蒙城县教谕)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以颂扬陈亢。其兄死时,他反对为其兄厚葬。

高琼(—),字宝臣,小名军保。祖居燕,其祖高霸,五代时迁居蒙城(今漆园办事处十里井村高庄)。

高琼勇猛威武,少年时即离家从军。先在后周王审琦部下为将,周显德五年(年),从征南唐立过战功。宋初,高任禁军武卫将官,受到宋太祖的赏识。太宗继位,升任御龙直指挥使。太平兴国年间(—),历任天武都指挥使、西州刺史、马步军都军头、蓟州剌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雍熙三年(年),宋军五路北伐,他任第五路总指挥,率领楼船水师,自沧州出海,北攻平州(今卢龙县),连克秦皇岛、锦州等地。端拱元年至真宗咸平二年(),任并、代二州都部署元帅,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

咸平二年冬,辽兵入侵,真宗命马步军都虞候傅潜统兵8万迎敌。傅怯战溃退,辽兵长驱直下。真宗急诏高琼代傅潜为帅,高琼其时已年逾花甲,每战仍身先士卒,依靠杨延昭等名将,在王溢津、淤口、瓦桥三关,连战皆捷。不到一月,全线获胜。战后,加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调京师任殿前都指挥使。

景德元年()冬,辽萧太后率精兵20万再次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一定能大败辽师。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

真宗起驾后,高、寇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劝道:“陛下若不渡河,难定军心,请火速进军!”佥书枢密院事冯拯大声斥责:“太尉无理!”高琼亦怒声大喝:“你能赋诗退敌?”冯不敢回答。高琼遂拥辇而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皇帝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高琼立即率军进击,杀死辽国先锋萧达揽,大破辽军,迫辽罢兵,订立和约。《宋史》称:“真宗澶渊之役,高琼之功亦盛矣!”

高琼不识字,但他经常告诫他的儿子:“你们不要依仗父辈的功绩作荫庇,而要勤奋读书,以求得个人的出路。”景德三年(),高琼病逝,追赠侍中、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卫国武烈王,归葬故里双锁山西南麓。《宋史》有传。

刘金定(──),蒙城小涧镇刘庄人,著名巾帼英雄,高琼之妻。她自幼习武,通经史,晓兵法,有胆有识,貌美艺精。五代战乱中,她十七岁时受乡民拥戴,在双锁山竖旗立寨,保护家乡,屡败骚扰兵匪,威震涡、淮,使百里乡民免受兵匪之祸,得以安居乐业。

周显德四年(),高琼奉命自寿州(今安徽寿县)回汴京(今开封市)搬求援兵,途经家乡,于双锁山和刘金定大战。双方均武艺高超,相互爱慕,遂结为夫妇。之后,刘金定随高琼攻打南唐寿州,共解寿州之围,在八公山、寿州一带数败敌军,屡立战功。以后金定随高琼北上抗辽.镇导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屡立战功。金定生二子:长子继勋,号称“神将”,次子继宣,“善骑射,颇工笔札”。二子皆为北宋名将。迄今双锁山、蒙城、风台、淮南、寿县等地,纪念刘金定的遗址有20余处,有关她的故事.广为流传。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蒙城县漆园办事处十里井庄人,乳名滔滔。曾祖高琼,祖父高继勋。母曹氏,系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之姐,故宣仁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与后年同,由仁宗、慈圣作主订亲。仁宗庆历七年()成婚。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哲宗时年9岁,由54岁的高太后临朝听政。

高太后临朝听政之初,一面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老臣,一面降诏停修京城内已开工兴建和将要兴建的宫殿、府衙、寺院,遣返从各州府县征调的农民役夫;裁减皇城觇卒;严禁各级官吏行苛政、贪污肥私、聚敛财富;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民,给予减免田赋。诏命下达到各州府县城乡时,农民赞不绝口,颂为“快乐条款”。

高太后临朝不久,大臣据前朝例,上奏章请“加恩高氏”,给太后娘门高家族人封官晋爵,高太后不仅坚辞不允,而且还将先朝定封给高家族人的私恩赏赐减去四分之一。

高太后节俭朴实,“恭勤俭度越前古”。衣饰除朝会典礼,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锦。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

高后胞弟高士林.长期任内殿供奉。英宗想加封士林。高皇后认为:士林才疏,不宜大用,又系皇亲.更要慎重。应任人唯贤.作天下表率。英宗叹服,此议遂罢。

神宗即位,尊为太后。神宗念高家世代皆勋臣名将,向太后建议,在京城建高家府第。太后认为不妥。经神宗多次提出,太后才许在望春门外郊区兴建,费用由她例银中开销。太后叔高遵裕,屡立战功。元丰四年(年),同西夏作战,高遵裕惨败,被贬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元丰八年五月,大臣蔡确奏请给他复职。太后指出;高遵裕灵武一战,渎职惨败,军民死伤甚众,皇恩免死,已属大幸。岂能顾私恩,废王法1无功复职,引起天下公议7蔡确拜服。

哲宗10岁即位.高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大臣奏请。加思高家”.被她拒绝。高氏临朝9年,倾向于保守,废王安石新法。割安疆、葭芦、浮图、米脂4寨,给西夏以媾和。她举贤任能,先后任用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她克己为国.提倡节俭,裁减冗员。命皇亲外戚.先裁四分之一。明今约束族人,违法必究。大宦官宋用臣,掌管建筑京城、建太学及汴河水利工程,侵吞公款、民财,被贬往太平州。后托神宗乳母求情。她怒责曰:“神宗在位,你常求官内降思.袒护罪臣,败坏朝廷法度。宋用臣罪在不赦,再要多言,定暂不饶!”从此,内官求情之风遂绝。元佑八年(年)九月病逝,享年62岁。

此后,哲宗亲政,忆及太后,常告诫群臣体恤民财。说,“太皇太后,性严而慈,宫中事节约,常服多补衣,唯恐人知。妆奁中皆药物之类。珍宝玩好,一无所有”。

(续资治通鉴》评论她:“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害。杜绝内降(走后门)侥幸,裁抑皇亲私恩,文恩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宋史》载: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后病故,享年六十二岁,朝野哀痛。

王竞(—)字彦履,山东曹州人。28岁中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秘书丞(职掌朝廷文书),熙宁末年任蒙城知县。后调任他职,最后卒于曹州任上,终年64岁。

王竞任蒙城知县期间的史料不多,唯首建蒙城庄子祠一事,《县志》多有记述。

王竞一直仰慕庄子。到任以后,他发现庄子已经死去一千多年了,可是在庄子故里蒙城却没有人为他建过祠堂以为纪念,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于是,他决心要建一座庄子祠。祠址选在涡河北岸庄子曾任漆园吏的古漆园旧址。从规划设计、选料、请工到工程进度和质量,他都事必躬亲,一一过问。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所建庄子祠宏伟庄严、富丽堂皇,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

他请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建庄子祠作记。《苏轼年谱》记载:“宋神宗元丰元年(年)11月19日,应蒙县令王竞的请求,写成《庄子祠堂记》。”《记》的开头说:“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末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王竞把苏轼的《记》刻碑立于祠内(此《记》残碑现存文物局)。

何唯憼(—),号子恭,字水南。祖籍浙江宁波慈溪白马村。高祖何器,明洪武8年()任蒙城县令,为官清正廉明。任满以后,一则仰慕先贤庄子,二则宦囊羞涩,于是落户于蒙城城西何楼庄(今属小辛集乡)。何唯憼天资聪敏,勤学苦读。于嘉靖31年()中进士,被授为福建莆田县令。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政绩卓著,不久升任都察院经历(也称经宪)。都察院是国家监察机关,经历职掌出纳文书,官比御史小。何唯憼虽然不是御史,但蒙城人尊称他为何御史。

何唯憼对严嵩一党的所作所为极端不满,于是“以老告归”,想回到家乡安度晚年。严嵩一党知道何唯憼与己意见不合,便借机构陷。世宗不问青红皂白,降旨问罪。严嵩派爪牙来到蒙城,何唯憼有口难辩,被逼自杀。他们割下何唯憼的头回京复奏,说何唯憼畏罪自杀。嘉靖41年(),严嵩罢职,严士蕃谪戍边地。嘉靖44年(),严士蕃因谋不轨被杀。嘉靖45年,世宗死了,穆宗继位,何唯憼才得以平反昭雪。穆宗御赐金头,令何琪凤携归,合尸厚葬。所以,人称何唯憼为“金头御史”。

马玉昆(7—),字荆山,亦作景山,蒙城县马集镇人。初以

马玉昆府第

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

马玉昆父贯一,卖馍为生。马玉昆少年尚武,身材高大.好赌。23岁丧母后,前往在外当佃农的伯父家躲赌债。不久偷马一匹,逃到河南永城,应招当亳县蒋姓大户的护院家丁。

同治四年(年),投宋庆毅军,先后在邓州、淮路口、济阳等地剿捻,历升都司、守备。同治七年升副将,记名总兵,赏振勇巴图鲁称号。后随宋庆入陕、甘,在榆杯、金积堡等地,镇压马化龙、张长顺领导的回民起义军。保提督,赏穿黄马褂及博奇巴图鲁勇号。

同治十三年,马玉昆随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顺,西出嘉峪关,与左宗棠部一起,抗击中亚细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勾结沙俄建立的哲德荷尔蒙王国。先后收复天山南北的达阪城、吐鲁番、托克逊,阿古柏走投无路,自杀于库尔勒。此后,马在征战之余,办屯垦,修水利十余年,为巩固边疆作出了贡献。

光绪十五年(年),马玉昆请假回到故乡。次年,调赴直隶办理营务。光绪二卜年,补授太原镇总兵。同年四月,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民众,响应东学党起兵,打出“灭尽权贵”的旗号,日本借机出兵。朝鲜王室向清求援。清政府命马玉昆率毅军6营0人赴援朝鲜。与马玉昆部同时入朝者还有左宝贵奉军、卫汝贵盛军及丰升阿奉天练军盛字营等,共计29营,00余人驻守平壤。九月十五日,山县有朋大将率日军万余人进犯。清军主杵叶志超畏敌,主张弃城,马玉昆主战,率所部毅军坚守南门,在大同江东岸列阵,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毙敌中队指挥官两名。次日,叶志超下令撤军。10月,从毅军统领宋庆防守鸭绿江连城防线。25日,日军由朝鲜义州越江来攻,首先进攻聂士成、马金叙防守的虎耳山阵地。在战斗危急时刻,马玉昆率部出援,奋勇杀敌。但由于守九连城的铭军刘盛休部不战而溃,清军防线全线瓦解。马玉昆随宋庆退走凤凰城。当时由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的日本第二军入寇旅顺,旅顺危急。清廷调毅军回援。马玉昆又从宋庆回军西进,先后与日军战于金州、海城附近之马圈子、感王寨。失败后,随宋庆退守田庄台。

年2月下旬,清军数路联合反攻被日军占领的海城。24日,马玉昆、宋庆、徐邦道与日军战于大石桥附近的太平山。马玉昆率部防守山北之东、西七里沟及附近村落,奋力抵抗。并驰驱于冰雪间,督队力战。坐马中炮毙,重新易骑,继续督战。在战斗中,马玉昆被围垓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战马三易,均被炮毙。太平山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次激烈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除在战场上伤亡余名外,并有大量士兵被冻伤,全军达千人以上。清军伤亡亦多,据宋庆所撰《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文》记载,毅军死于太平山者人。

太平山失守后,马玉昆随宋庆退往营口,3月9日与日军战于田庄台。马玉昆守田庄台东北曹家湾子,虽奋勇抵抗,但由于主将宋庆指挥失误,被日军分路包围截杀而失败。从此清军在辽南战场全部瓦解。不久,战争失败,清政府向日本投降。甲午战争虽然失败了,但马玉昆的勇敢善战,却为日人所畏惧。太平山之战,连日方的战史中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年,擢浙江提督。次年复调还直隶。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初战天津,继战北仓,相持月余。卒以无援而败退。后慈禧太后挟光绪出走西安,命马玉昆随扈。第二年,还京,加太子少保。年病逝,追赠太子少保,赏加二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武。

马玉昆乐善好施,关心桑梓。为兴办地方教育,他给蒙城、涡阳各捐银万两,给颍州捐银三千两,并在马集兴办义塾。还捐款给马集置祭田,修建界沟、葛沟桥。年,皖北洪灾,派员到六安、周口筹粮万石,救济灾民。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在通州防地病故。追赠太子太保,谥曰武忠,赏加世袭二等轻车都尉,令原籍及立功省份建专祠,国史馆立传。其子廉德、廉傅,其孙朝栋、朝梁,分别提升,赏皇银0两,归葬于故里。

马金叙(—年),字丽生,世代务农,移村乡马圩村人。少年刀马娴熟,誉为“神童”。其父马希曾为捻军将领,被抄家后,马金叙16岁投刘铭传部镇压捻军,由棚目累迁总兵。光绪二十年(年),中日战争中,为四川提督宋庆先锋,统领毅军4营,扼守安东(今丹东)县境虎耳山。十月下旬.日本侵略军第一军渡过鸭绿江,进犯九连城、安东。马金叙率亲兵余人,坚守山后要隘。25日,日军来犯,鏖战多时,他负伤20余处,所部伤亡过半,终因无援而退。此后,相继在析水城、海城、摩天岭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

光绪二十六年,马金叙与四个儿子,率部抗击八国联军,俘敌数名。后保光绪帝、慈禧太后西逃。次年,失宠,谪任江苏淮阴、福建、漳州、河南怀庆镇总兵。后任湖北、甘肃、直隶提督。民国元年(年),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同年、病故于北京孔庙.归葬双阉区马洼村东。

陆建章(—年),字朗斋,立仓区陆瓦房村人。陆建章家境小康,略通文墨,嗜赌。光绪六年(年),陆侵吞一寡妇家产,逼其改嫁,获罪入狱。后越狱逃到蚌埠投军。初当伙夫,后升文书,选入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二卜年毕业,入新建陆军.历任哨官、帮带。光绪二十五年,从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大肆杀戮。二十八年任练兵处军学司副使。三十年任北洋新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后任山东曹州、广东高州镇总兵。

民国元年(年),陆建章任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右路备补营统领,升任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同年2月29日,袁世凯为拒绝去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指使第三镇统制曹锟发动兵变,纵兵焚烧抢劫商民余家及袁的锡拉胡同旧居。事后,授意陆抓捕无辜小商贩及流民数百人,以流匪罪,斩杀于西单及四牌楼,又残杀进步人士。人称“陆屠户”。

民国3年,白朗起义反袁,组建“公民讨贼军”,响应二次革命。陆建章随陆军总长段祺瑞往剿。同年8月,在宝丰虎狼岑消灭白朗余部,陆留任陕西督军。次年,拥袁称帝.被封为一等伯爵。任陕西督军期间,大肆搜括民财.任人唯亲.民怨甚深。蒙城灾荒.先后几千人往投,他为培植私党,安排很多家乡人当官。陕西民谣:“会说蒙城话,就把洋刀挎”。又两次派人.送给家乡蒙城县衙2万余银元,以工代赈,疏浚北淝河。国民5年,陕西镇守使陈树藩,夜袭陆的儿子陆成武防地.将陆成武捉为人质,陆建章被迫退出陕西。

陆建章间离陕后,其靠山袁世凯已死,一度投靠张勋。民国6年任冯国璋总统府高等顾问。民国7年7月,陆策划冯玉样(陆是冯的老上司)反对段祺瑞执政府对南方用兵,段指使徐树铮,诱杀陆建章于天津中州会馆。

葛昆山(--年),字玉斋,城关镇南大街人。光绪三十四年(年),毕业于南洋炮兵学校。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年)底,参加柏文蔚领导的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升任第一师炮兵营长。

民国2年(年),讨伐袁世凯失败,先后于日本、南洋各地,经居正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5年,奉命赴陕,联合商震等,迫使陕西督军陆建章下野。次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副官。民国10年,任营长,参加讨伐陈炯明。民国13年,任韶关大本营兵站主任兼筹款专员。民国15年,任北伐军扛北特派员兼江汉宣抚使署副官长,策动敌军倒戈。民国16午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管理科长、总司令部高级副官、上校参议、蚌埠公安局长,亳县、凤台、定远、霍邱、阜阳等县县长。民国22年,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民国27年,任蒙城县长期间.用人唯亲。先同商会会长李麟阁亲如手足,后因争权反目为仇。适值日军陷蒙,周元部将士全军殉难。李告葛“畏敌逃跑,置周元部于绝地”。被撤去县长职务。葛告李“煽动军队叛变”,将李处死。此后,葛历任涡、蒙、凤国民自卫支队司令、第五战区十一挺进纵队及阜阳警备副司令、苏鲁豫皖边区总部少将党政专员、徐州绥靖公署少将参议等职。民国36年,贿选为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民国37年,任徐州剿总第二纵队中将司令。次年任广东省政府顾问。

民国38年11月,葛昆山去台湾.以国大代表身份,参与逼走李宗仁,拥戴蒋介石活动,晚年兼任台湾某公营农场场长,年在台湾病故。

周元,字凯之,壮族,广西宁明县洞廊村人,桂系中将。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给人放过牛。清光绪31年()因生活所迫,入广西左江镇总兵陆荣廷部当兵。民团6年()年,投靠孙中山,参加了“护法运动”。

年追随李宗仁,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0年任龙州教导团团长。

4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5期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司令瘳磊)第48军第师副师长,授少将军衔。

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奉命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0月17日在上海陈家行指挥战斗时,英勇拼杀,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他的忠勇爱国精神,受到上级嘉奖,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旅旅长。上海战役失利后,第21集团奉命驻守江西九江。

8年5月初,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便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徐州,妄图歼灭第5战区李宗仁部。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覆辙,李宗仁决定放弃徐州,转移到豫南、皖西一带,并命驻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团军第7军第师师长杨俊昌率一个团守宿县,以阻止沿津浦线北上的日军;命第48军师副师长周元率一团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以掩护主力撤退。周元率部于5月6日进驻防蒙城布置防务。此时国民党蒙城县长葛昆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带。

此时0多名日军逼进县城,经过3昼夜激战,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9日县城沦陷。周元率名官兵虽英勇拼杀,仍大部殉国。周元突围至城东南飞机场时,在同日军激战中为国捐躯。日军也伤亡千余人。

为纪念这位守士抗战的将军,蒙城人民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为牺牲的官兵产筑起高大陵墓,并立碑纪念。

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乡——广西桂林市南部,还立有“故陆军中将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抗日阵亡纪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两侧刻有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手书写的“成仁取义”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书写的“痛失干城”的题词。牺牲后安葬于宁明烈士陵园。

年5月21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葛惠敏(—),原名田秉秀,蒙城县岳坊镇驼涧村田庄人。出身富商家庭,其父田伦英,在蒙城城内开设“义和祥”杂货店。她8岁入黉宫小学读书,年考入怀远县淮西中学。0医院学习护士。2年淞沪抗战中,她积极投入战地救护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3年考入上海仁济高级专科学校。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奔赴西安,参加八路军办事处学兵队和民族解放先锋队。8年4月转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年6月,与时任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结婚,更名葛惠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先后在新四军二支队、三支队、山东临沂华中办事处、华东野战军、东兵团司令部等重要部门任机要秘书、组织干事、参谋、党支委、协理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浙江省委和华东局企业工委机要秘书、中央办公厅谭震林机要秘书和谭震林办公室主任。

她参加革命几十年,工作始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坚持原则。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时,为了革命利益,她把出生仅40天的女儿送往外地寄养。解放后,谭震林主管农村工作时,他经常随谭震林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文革”中,谭震林受到残酷迫害,她也受到株连。年2月离休,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时白林,男,原名石盛昌,民国16年()生,蒙城县岳坊镇人,国家一级作曲家。

民国3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宿县中学。翌年考入华东大学江淮分校,同年8月,入皖北行署文工团担任演奏员。1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干部专修班学习作曲。3年毕业,就职于安徽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4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担任作曲、指挥和业务副团长,与严凤英、王少舫等密切合作,使黄梅戏由小到大,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为黄梅戏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主要作品(作曲)有:舞剧《刘海与金蟾》,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与人合作)、《寇准背靴》、《孟姜女》、《女驸马》等,舞台剧《江姐》、《刘三姐》、《罗帕记》(与人合作)等,电视剧《狐女婴宁》、《劈棺惊梦》等,以及歌曲《青山记得我》,专著《黄梅戏音乐概论》等。

时白林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音协副主席、黄梅戏研究会副会长。退休后虽年逾古稀,仍壮心不已,继续为中国戏曲音乐事业贡献余生。

段树民,安徽蒙城人。神经生物学家,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年在南通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

0-9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年起任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7年获上海市第十届科技精英,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JournalNeurophysiology》、《Glia》、《Hippocampus》、《NeurobiologyDisease》国际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在Science、NatureCellBiology,Neuron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重视,促进了神经胶质细胞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成果入选为3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段树民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孙赓祥,男,年生,上海市普陀区人,上海下乡知青,企业家和慈善家。孙赓祥,年1月10日,从上海下放蒙城小涧镇蔡海村插队落户,当时年仅16岁。在农村5年,于年参军,年退伍,后参加银行工作。年1月,孙赓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毅然下海经商、创办企业。他以0元起家,走南闯北,搏击商海,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拼搏,成为千万资本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首先想到的是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年夏季,他回到阔别20多年的小涧镇蔡海村,捐资50万元,为第二故乡建造一所较为标准的希望学校-一“祥龙希望学校”。他亲自参加学校选址、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一年里三次赶往蒙城,直到连课桌椅都落实好他才放心。年9月1日,一所占地近10亩的花园式的学校矗立在蔡海村的村头。学校完全按上海的标准设计,11间明亮的教室,40个学生一班,玻璃黑板,塑面桌椅,铝合金门窗,面砖铺地。学校建成后,他仍关心学校教学工作,每年捐资3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师生。3年,孙赓祥再次拿出30万元,建第二座教学楼和一个水冲式厕所,使学校规模和设施在全县农村小学首屈一指。

多年来,他共向社会各界捐款万元,被称为最有爱心的慈善家。他的公司先后多次获得“上海市百强私营企业”、“上海市先进私营企业”、“尊老爱幼特色基地”称号,他被授予“全国光彩之星”和“上海市首届慈善之星”称号。他的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荣誉

蒙城是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平安县。9和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赞赏

长按







































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gr/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