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辛集市 >> 辛集市车站 >> 正文 >> 正文

乡村振兴阜城县古城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来源:辛集市 时间:2020-9-3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36741.html

阜城县古城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互联网+”为主导,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四化”,积极探索建立“三三三九”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相促共进。

行政执法:“放的下、接的稳、管的好”古城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辖区超市检查

古城镇作为全省乡镇综合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镇,创建了全省第一家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阜城县委、县政府从住建、国土、安监、环保等11个县直部门筛选了项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到古城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

秉承“放的下、接的稳、管的好”原则,古城镇在全省率先办理了执法证和罚没许可证,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平台。

建立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后,实现了一套清单管权责、一张表格管检查,一个平台管指挥、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套机制管监察、一支队伍管执法。切实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重复执法”等问题。

有一次,行政执法管理局执法人员在逐村排查时发现,辛集村一个服装加工作坊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培训教育情况,执法人员向业主讲解政策条文,限期整改,处罚元。而原来由县安全生产部门管理的时候,10个执法人员管个村,这些边远村的小微企业就很难顾及到。

李里阳村某村民非法收购3个氯气钢瓶私自切割,导致氯气泄露,邻村农户种植的西红柿、玉米、棉花受损。接到群众举报后,执法中队很快奔赴现场调查取证,调解处理,最后由其赔偿0.7万元。过去归县环保部门管的时候,执法人员少,负责区域广,发现环保问题就难以及时取证、处理。

北徐村村东曾有4名外地人无证砍伐速生杨,被群众举报。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很快确认砍伐18棵,给予3至5倍罚款。古城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无证砍伐归县林业部门和派出所管,一个部门单独执法力度受限,两个部门联合执法协调困难,‘多头管管不全、都管都不管’。现在,由一支熟悉地形的队伍集中综合执法,力度和效率都提高了。”

便民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古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调解纠纷

古城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镇机关原民政、社保、住建、国土、卫生计生、扶贫、农经等10个便民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全天候阳光服务。

年,便民服务大厅新安装了一窗受理网上业务平台,与阜城县行政审批局实现了并网对接。

在古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理低保申请的村民讲解相关情况时,发现他听不懂普通话,工作人员特意用阜城话和他交流。这样的场景,在便民服务中心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我们是来为您办理新农合的。”张家院村村级代办员走进80多岁老人康某家里向老人说明来意。见老人不明白,村级代办员向老人解释什么是新农合,办了新农合后可以享受哪些待遇。“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为有问题、有需求的村民开展各项服务,处理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年龄大的村民上门代办代跑。”作为一名村级代办员,他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还算满意:“工作以来,已经为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多件,大到各种证件、证明的代办,小到智能手机的调试,只要我们能做到的,全部帮助办理。”

古城镇在76个行政村设立了为民服务代办点,明确了村级代办员,向社会公布了群众服务热线,做到群众有需求“最多跑一次”,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乡村振兴:“党建+”培养致富“领头雁”

古城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行业统建、区域联建、产业共建等党建模式,将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为民服务相结合,实施“三个一计划”,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打造农村社会管理构架升级版。

一村一个股份合作社。即每村至少培育一个股份制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发展“产业+党建”模式。在农业上,已建成白土地花生种植现代农业园区、张秋寺林药间作现代农业园区、古城振兴黄桃大豆间作现代农业园区三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棚菜面积达到3.5万亩,全镇共创建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个。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力、技术、宅基等生产要素入股,以股权为纽带,自愿组成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工业上,古城镇素有“灯具之乡”之称,共有汽车灯具配件生产专业村12个,汽车灯具配件生产企业78家,较大规模的汽车灯具配件生产厂家达15家,年实现销售额8.2亿元,成为长江以北较大的汽车灯具配件生产制造基地。古城镇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专业合作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在15个企业或农业园区组织建立起党支部,积极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园区、党支部+产业链”“致富党员+贫困户”等党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定的党建新路子。

一片一个新型社区。即全镇每个片区都规划建设一个“三区同建”项目,发展联村党支部模式。古城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空心村治理、土地置换、三区同建、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等项目为依托,全镇8个片区,每个片区采用就近原则,集中规划建设一个新型社区,鼓励农民以宅基、房产入股,聚集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破原有村落、宗族关系,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缩小了城乡差距。

古城镇依托新型社区,突出党建要素聚集,推行联村党支部模式,实行党员干部一体管理、产业发展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实施、公共服务一体推动。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互帮互助新机制,走出一条“抱团式”发展之路。同时,在村改居的同时,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一村一个企业家村官。每村动员一名在外企业家回村任职,实施“领头雁工程”。为解决古城镇在外年轻务工人员多,在内留守老人多,空心村多,党员干部年龄老化、观念老化等问题。近年来,古城镇大力开展“迎凤还巢”活动,先后动员25名年轻有为、创业有成的在外企业家回古城、辛集、蒋庄、西马等村参选村“两委”正职。通过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党校业务轮训,激活了企业家村官的“双带”能力。通过村“两委”换届,全镇村党支部书记50岁以下的达到4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55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大学生村官和优秀退役军人达到35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达到65人。

矛盾纠纷:一线发现一线调解古城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综合指挥中心

古城镇综治中心设群众接待室、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社区矫正室、治安联防室等科室,实现数据中心、指挥调度、矛盾调处三位一体,为群众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矛盾化解服务。

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员定期在矛盾纠纷调处室、宋合龄调解工作室为群众依据法律法规调和矛盾,并根据具体矛盾问题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出席调解现场。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县直部门派员入驻。例如:婚姻问题,妇联、教育部门等工作人员一同调解;农村宅基问题,住建、国土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调解;争吵、打架问题,则由公安、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调解。

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付红学,在古城镇综治中心成立后,累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案件余件,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群体性突发事件、越级非访案件的发生,使多年积案陈案得到有效化解。

在社区矫正室、戒毒康复工作站接受帮助人员,综治中心为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工作人员密切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cz/4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