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辛集市(束鹿县)乡俗探究“摆格式”、北吃卷子南吃菜
“摆格式”
旧社会,买卖土地、房屋宅院,买主要约请卖主、中人及田宅四邻,共同丈量面积,确认边界,埋界石,立契约。弟兄分家另过立分单,也要邀请中人、近族各支长辈、娘舅至亲长辈充当“证人”。解放后,虽然宅基地收归国有,但实际还存在着房屋(自然带地基)买卖行为。弟兄分家另立分单一如既往。另如转让、租赁合同近年增多。这些活动结束后,买主、主家要设宴招待参与其中的这一干人等。因此,就有人把这说成是“摆合食”,谬也!殊不知,在这个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立契约”。
辛集市试炮营村早年间的地契
过去,农村里识字的人少,会写字的人也少,能写“清笔小楷”的人更少。契约,一般多用清笔小楷,又有一套严格程序,不是平常人所能干得了的。俗话说:“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写帖、契一不小心就会出笑话。而且,中人、证人总会有过世的那一天,只有契约是铁证,故此人们最看重的还是“立契”。“立契”这一过程就叫“摆格式”。“摆格式”这个词,辛集城南的人们用得较多,说得最清楚。
镜子不能对着床放
无论是梳妆台的镜子,还是大衣厨上的镜子,都不能正对着床放。据说这样放会在镜子里看到“鬼”。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是迷信,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在深夜里,睡眼朦胧中,如豆的煤油灯光摇拽飘忽不定,人很容易看离眼,镜子里的光或将自己的身影脸型扭曲,或把其它影像重迭,人就会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可能以为遇到鬼了,岂不是徒增烦恼?!
由此,就说到了照妖镜。使用照妖镜是一种风俗,旧时宅居因朝向不吉、两屋大门相对、门对烟囱等,便在门楣间或窗户上方悬挂一面镜子避邪,期待妖魔鬼怪见此镜躲避,住户逢凶化吉。俗称此镜为“照妖镜”。
辛集民俗探究
以前,商人一般信风水和灵学,他们在风水先生指出的“死门”方向,即阴气最重之处的对面,一般要立一个奇妙的宝塔状建筑,其顶焊有八面八方照妖镜,名曰“昭日塔”,此举是为聚集八方阳气镇压阴恶凶灵。
所谓迷信,其实是在寻求一种心理平衡。
北吃卷子南吃菜
过去,农村人结婚,束鹿城北的人们习惯说是去“吃卷子”(馒头),而城南的则说去“吃菜”。这有什么不同吗?原来,城北的人们,到亲戚家赴婚宴,要挎上一篮子卷子,主家折一半,给客人的篮子里留一半。婚宴主食是卷子,关键是看主家蒸的卷子白不白,面细不细。平时人们很少吃卷子,在婚宴上可以放开肚量吃个饱。因对“卷子”的印象很深,就以此做为了婚宴的代名词。而城南婚宴的主食是糗小米干饭,没有质量上的差别,关键是看主家的熬的菜好不好——油、粉条、豆腐放的多不多。
为什么把板凳叫小床儿
历史上的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胡人”则根据自己胡服“紧身窄袖、便于活动”的特点,创造了便于携带、坐姿舒服的马扎、坐凳等坐具,中原人称之为“胡床”。
小板凳
唐诗中很多涉及到“床”的,大都指的是“床”这种坐具,而不是卧具。如李白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的是坐具“床”而不是卧具“床”。还有俗称杌墩儿的即板凳,应是“胡床”了。我们这里的小板凳因其比胡床小,即呼之为小床儿。小床儿就是杌墩儿的缩略版。(董文璞文)转自辛集老兵视线
编辑:孙瀚涛
投稿:xinjiad
foxmail.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cz/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