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一起学习
冯建卫,本科学历,现任河北省辛集市信德中学校长。冯建卫同志个人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政协委员;河北省民盟辛集支部副主委;辛集市篮协副主席,辛集市羽协副主席。
艺术活动:其书法作品已被众多书法爱好者收藏。多家杂志、刊物也对其作品进行了刊登;其作品曾入选“河北省迎奥运书法作品展”、“石家庄庆祝建党90周年书法绘画展”等。年应日本鹿儿岛友好学校邀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多幅作品被日本友人收藏。年9月应邀参加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百位书画名家巡回展,其作品入展并被收藏。年10月新创作品在北京大学展出。年石家庄市“第三届书法艺术节“比赛中获教师组一等奖。年应邀参加全国“教育因你而美”全国教师节书画大赛,获“最美书法校长”称号;年3月被授予省“书法教育名师”称号。年评为书法教育名师。
体悟书法
文:冯建卫
书法严格意义上讲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仅仅列为艺术范畴。
文化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书法之美不单单是字形上的,更多的则是一种内在所散发出的质感。所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质等说法,其实就是对不同时代书风体现出的韵律和节奏的概括。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即:线条、结体、章法、布局、墨色。
书法之境界应为雅俗共赏,像现如今流行的稚拙体、奇书、怪书等真是不敢苟同,书法艺术既讲求法度严谨,同时也要兼顾大众的欣赏眼光,让老百姓能欣赏书法之美。书法只有走进和融入百姓生活,才能使书法艺术真正地发扬光大。
古人常言,字如其人,这句话的确有很深的含义。古代的名人志士从他们的字里行间都能流露出其人的志趣和性情,其文学修养、道德情操、为人处事的风骨都隐隐蕴涵于字中。“以人传字,以字传人”即是此理。以人传字是很光荣的事情,代表了其人的品格及风骨以及后世对他的景仰。比如:楷书四大家,无不是为官清廉、学富五车、修养极高之人:反之以字传人则是耻辱之事。比如:宋代的秦侩,虽然其字非常之妍美,但后人提及他时首先想到的是其人品的卑劣,再至于字的优劣已不重要,故后人几乎无人学其书。
如今虽是盛世,但书法之风仍存有诸多浮躁之气,为了书而书的现象很普遍。更有甚者为了急于参加国展而连续书写,发生“书未竞而人已亡”的悲剧。其实书法所追求的应是一种文化修养积淀之下的自然表露,学习书法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书“人”。清刘熙载《艺概》中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宋苏东坡《论书》中亦有“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所以说书法不单单是艺术的范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书法也是一种修行,没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自然不会领略王羲之高雅闲适的风致,颜鲁公刚毅的气节,苏轼旷达豪放的气概。学书会让我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品高,字才不会不落尘俗。
汉代蔡邕的“书者,散也,欲书者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里的散就是一种无拘无束、悠闲自在、适情悦兴,乃至任意恣性的状态,一种放松、自然的书写状态。状态从何而来,从读书中来,读书,得其自在,亦能从中汲取人生哲理,倒也趣味横生。
袁牧曾云:“余尝语人云‘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孔北海志大才疏,终于被难,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万石,没齿晏然。”童二树亦诗云:“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真见道之言。说到底书法对人来讲也是一种修炼,修炼人的心态、磨炼人的意志。心平气自和,心浮气自躁,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平静的气度。在当今江湖上,早已是刀光剑影,暗流涌动,各路豪杰粉墨登场各展才华。对此定有持不同见解者,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老子《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余以为书道亦然。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如之方能走到进德成道的极处,吾道将一以贯之。”
刘勰在《文心雕龙·养气》篇中说:“率意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研过分,则神疲而气衰。”联系当前书法创作现状,此话当奉为圭臬。古往今来,志士文人皆崇尚怡适飘逸。怡养烟云的人生,清人吴仰贤有论:“昔人谓画入神品,逸品者;以烟云养其性情,其人多寿,如黄子久、沈石田、文征仲、王石谷诸人是也。”书画同然,故黄宾虹、齐白石等建大成就者皆同时颐养天年。所以我辈为学为艺当调养生息,一生学问一生艺事,须慢慢体味。
《圣孝序》有联:“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里木自为春。”写得真好,当勤勉之。
刊物刊登:
缘来缘去源于艺术
若您喜欢,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jizx.com/xjscz/107.html